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李振豪先生為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首席投資策略師,負責設計和建立全球性的跨資產投資策略和主題。

加入東亞銀行前,李先生曾擔任市場分析、產品開發、風險管理和投資盡職調查等不同職務。李先生擁有香港科技大學風險管理理學碩士學位,亦是特許金融分析師、註冊財務規劃師、金融風險管理師和特許另類投資分析師。他曾在香港和澳門多家大學授課。

27/05/2025 11:16

《豪論國金-李振豪》淺談聯儲局對美國經濟的「貢獻」

  上周國際知名的評級機構穆廸下調了美國主權評級一級,令美國終於失去全數「最高評級」。翻查歷史,惠譽國際在2023年8月就下調美國最高主權評級,而標普國際更早在2011年行動。本次對市場的衝擊只擾攘數天便平息了,但各路「末日博士」、「正義之師」及政黨民宣等高舉特朗普將毀掉美國經濟的根基,果真如此?
 
  美國無上限的債務上限已非新鮮事,高債務而違約更不值討論。問題核心是過去5年美國聯儲局經歷加息周期及啟動減息,利率由0.25%急升至5.5%,再下降至現時的4.5%。美國國債年期眾多,根據過去5年美國國債平均收益率數據,其走勢與美息相若。2022年前,債息全數較美息為高,反映投資債券較持有現金的風險溢價,這是正常不過的結果。但在疫情解放後至今,債息全期低於美息,暗示美債風險溢價為負值,即持有現金較投資美債更好,那美國財政部如何找到買家?再者,當利息長期高於債息,當中的利差套戥屬非常低風險的投資,可是期間最大差距在2023年初及去年年底出現,當時利息(5.50%)較債息(3.74%)高176點子,利潤較任何定息市場都算吸引。嗜血的對沖基金樂見於此,但它們的利潤由誰支付?
 
  比較利息與同期通脹數據。2023年後綜合CPI已低過4%,但聯儲局卻在2024年8月才減息,至今年4月綜合CPI只有2.3%,為何利息仍高企於4.5%?考慮到CPI有可能受關稅影響,但為何4月宣布前拒絕減息?正如特朗普譏諷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為「Mr. Too Late」,自他執掌聯儲局後,操作多為「亡羊補牢」而非「超前部署」,那央行的意義何在?更可悲是它掌握全球資產命脈,誰來監管委員會的抉擇?
 
  再比較利息與GDP增長。生產力提升理應支持較高利息,但期內只有2023年第三季美國年化GDP報4.4%外,其他全數低於美息。即私人領域(尤其商人)的利潤都未能支付利息,不如倒閉後持有現金,回報較商業投資更好!沒有投資的經濟體,將如何增長?今年首季GDP增長更出現負0.3%,利息仍是4.5%,你是商人將如何抉擇?聯儲局又如何自圓其說?
 
  當解構了利息、債息及經濟的互動,便能明白上述利差套戥的利潤是誰來買單。最後,市場及評級機構擔心美國經濟下滑,矛頭只針對特朗普,彷彿只是兩黨政治角力的文宣結果。當高舉聯儲局獨立於政府之際,有想過誰來制衡聯儲局嗎?
 
  共勉之。《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首席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獨家優惠】親手炮製母親節&端午節海鮮盛宴!使用優惠碼享95折優惠!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限時優惠$68/月】申請etnet強化版MQ手機串流報價服務 捕捉板塊輪動,提高獲利勝算

大國博弈

關稅戰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5

北上食買玩

Wonder in Art

理財秘笈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