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干預港匯」的消息在傳媒消失多時,近日卻在中美貿易關係不明朗之際突然觸發了強方兌換保證,而且干預規模不小,導致港元拆息大幅走低,確實令市場感到有點意外。不過我們認為這一輪港匯強勢未必持久,拆息也不排除快將見底回升。
港元兌美元自4月顯著走強,至本月進一步觸及7.75的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相隔四年半再次按聯匯機制多次沽出港元並買入美元,以穩定港元匯價,其中一次沽出規模達605億元的紀錄新高。執筆之時,今輪干預規模近1300億元,令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增至逾1700億元。
我們相信,港匯近期的強勢,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美元走向。市場憂慮關稅戰不利美國以至全球經濟前景,拖累美匯指數在4月下跌4.6%,包括港元在內的主要非美元貨幣普遍上升。及後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取態反覆,市場對美元及美債信心有所動搖,甚至有「去美元化」之說,加上本月初傳出中美即將展開談判,市場樂觀情緒帶動資金流入亞洲貨幣,當中以新台幣及韓圜升勢在本月初尤其顯著,亦支持港匯進一步走強。
本港銀行體系結餘維持在450億元水平已有兩年時間,金管局近期的干預,使銀行體系結餘重上至超過1700億元(但仍遠低於疫情時期最高峰接近4600億元)。銀行體系流動性大幅回升,一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由4月底的約4%水平急跌至2%以下,一度創2022年9月以來新低,導致港美息差折讓突然由大約50基點擴大至近250基點。
與此同時,中美周一聯合宣布雙方暫時大幅降低關稅稅率90日,中美貿易戰緩和,美匯指數顯著反彈,一度重上101以上。港元在美元反彈及港息急跌的帶動下,回落至7.79以下,較接近港匯兌換範圍中間點,反映港匯的強勢已暫時紓緩。
隨著中美貿易戰進入談判期,港匯及港息未來走勢,或將再度受資金供求情況左右。貿易戰暫時降溫,預料會吸引部分資金重回港股,加上有內地大型電池生產商在港上市集資以及臨近半年結,短線或增加市場對港元資金需求,拆息及港元或會再度回升。另一方面,我們對部分投資者「去美元化」的看法仍有所保留,我們相信將會有不少資金重返美元資產,再出現突如其來的大量資金流入港元機會已減低,在聯繫匯率機制下,港美息差的差距相信會逐步收窄,港元拆息稍後不排除重上3%至4%水平。
拆息突然走低,供樓的「H按」按揭利率亦相應下調,一些分析認為可能是樓市轉勢的訊號。不過,正如上文分析,港元拆息有機會回升,買樓人士還是要小心衡量供款能力與樓價風險,不宜過份進取。《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 溫嘉煒》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以「反猶」「親共」為由禁哈佛招收國際學生,你認為事件會否減少全球學生對美國頂尖高校的選擇意願?►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