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投資市場,儼如一場眾說紛紜的雞尾酒會。樂觀派高舉酒杯,堅信經濟依然強勁,通脹僅是虛火,減息之路就在眼前。悲觀派則憂心忡忡,認為就業疲弱是衰退前奏,聯儲局的「鴿派」立場反而是心虛的表現,深怕政策獨立性受質疑。夾在中間的現實派,則看著矛盾的數據聳聳肩,認為前景混沌未明,任何數據都可能改變市場風向。這場爭論本身已告訴我們,單純依賴傳統指標來導航,可能已是刻舟求劍。當舊羅盤失靈,我們該如何尋找新航向?
*資金用腳投票,東風壓倒西風*
有趣的是,當大家還在為「山姆大叔」的健康狀況爭論時,資金早已用腳投票。儘管美股屢創新高,表現卻略顯「平庸」,甚至有「外強中乾」之感。反觀地球另一端,亞洲及歐洲市場正上演資金派對,韓國、香港科技股及中國指數的升幅,都已將納指和標普500拋在身後。箇中玄機,在於關鍵角色--美元。過去作為全球資金「抽水機」的強勢美元,如今馬力似乎正在減弱。美元的微妙轉變,正成為推動非美市場上揚的催化劑,一場全球資產重新配置的戲碼已拉開帷幕。
*美元的蹺蹺板,全球市場的機會*
若說美元是全球市場的「天氣系統」,那現在正吹著東風。在歐洲,德國股市的表現更像是歐元匯率的「影子」,歐元走強更能帶動DAX指數。視線轉到日本,市場甚至樂見通脹升溫以觸發加息,推動日圓走強並吸引資金回流。就連中國市場,人民幣的意外走強也如強心針般重燃信心。從歐洲到亞洲,各地股市表現與其貨幣強弱高度正相關,這不僅提振了本地資產,也改善了跨國企業的匯兌收益。這告訴我們一個樸素道理:在全球棋局中,美元的相對弱勢,就是其他玩家的機會。
*打造一艘能抵禦風浪的方舟*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布局?答案是採取更靈活的多元化策略。股市方面,不妨採取「啞鈴式」配置:一端,集中於美國少數優質龍頭企業,享受強者恆強的優勢;另一端,則順著美元走弱的東風,分散到德國、日本和中港等潛力市場,捕捉價值重估的機會。固定收益領域,可考慮從企業債轉向價值浮現的美國國債,並布局亞洲優質債券以平衡風險。若想在波動市中尋求穩健回報,市場中性對沖基金也是聰明選擇,專注於發掘企業表現差異來獲利,無需去賭市場方向。總之,在迷霧中,致勝關鍵不是預測天氣,而是打造一艘能抵禦任何風浪的方舟。《KGI凱基首席投資總監 梁啟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國聯邦政府再停擺或令關鍵經濟數據無法按時發布,你認為會否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