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論投資》香港人口趨向超高齡化,根據政府統計處預測,到2043年,每三位港人當
中就會有一位是65歲或以上長者,已經高過世界衛生組織對「超高齡社會」的定義,即65歲
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
人口結構的劇變,正逐步動搖傳統「65歲退休」的觀念。近年,坊間不斷湧現「微退休」
及「退休後再就業」等新詞,反映港人對人生下半場有著更自主和創新的想像。然而,這些轉變
同時為個人及家庭帶來全新的財務規劃挑戰。
*退休部署不止是儲蓄*
傳統觀念下,退休規劃似乎只是「儲多啲錢」,到一定年紀,就可以安享晚年。但在生活成
本高昂的香港,退休不僅僅是「儲夠錢」,更是在於如何善用多年積累的資產,靈活轉化為足夠
且穩定的退休收入,實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退休部署雖然看似繁複,令人無從入手。但我們認為,將規劃分為兩大階段是一個易於起步
的方法。
*第一階段:積累期--穩步儲蓄,靈活增值*
積累期是大家最熟悉的階段。這時候,及早開始儲蓄尤為重要。善用強積金(MPF)、自
願性供款、股票、債券、基金等市面常見的投資工具和退休方案,進行多元化投資,借助複利效
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認為,每月至少儲蓄15%的人工較為理想,更應隨收入增加而逐步提高儲蓄比例。切
記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定期檢討及調整資產配置,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為未來退休生活建立
穩健根基。
*第二階段:提取期--打造個人化退休收入方案*
踏入人生下半場,即將退休人士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多年儲蓄和投資轉化為穩定現金
流,持續支撐理想生活質素。我們建議透過思考以下五大關鍵問題,釐清個人對退休後的收入需
求:
1﹒ 每月需要多少現金流?
想維持現有生活水平,還是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換樓或移居海外?每月所需退休收入,直
接取決於你理想的生活方式。
2﹒ 儲蓄要支持多久的退休生活?
計劃提早退休嗎?家族健康歷史如何?隨著本港人均壽命不斷延長,退休儲備或需支撐未來
三、四十年。
3﹒ 市場波幅能否接受?
有無按揭、家庭責任等固定支出?你的投資組合是否足以應對市場波動?你能否承受投資收
入起伏?
4﹒ 資金流動性需多高?
退休後是否打算創業、資助子女、或應付突發開支?如有此需要,必須預留一定流動性資產
,方便靈活調動。
5﹒ 有遺產或慈善規劃嗎?
想將資產留給家人,還是支持慈善事業,抑或暢享人生?這些目標會影響你資產的最終分配
及投資策略。
*退休並不等於無憂,規劃要主動多元*
現實上,沒有一個「萬能」方案可以完美應對所有退休收入需求,應結合個人目標、生活質
素和財務策略進行全方位規劃。
不同資產和產品的回報、風險及流動性各異,每個人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力、目標和時間表
,靈活、多元的配置資產,以尋求穩定現金流及長遠資本增值。《普徠仕多元資產部門投資方案
策略師 沈文婷》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