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旅遊初見效,外來財源添動能
18/07/2025
本年度馬季前晚結束,投注總額止跌回升,既多得吸引外來觀眾策略奏效,更仰賴方興未艾的海外賭注。隨著從化馬場明年開始競賽,賽馬會有望進一步推升收入,增繳博彩稅及慈善捐款,為社會加添動能。
面對外圍非法莊家,馬會賽馬業務備受挑戰,但本季數據全線向好,總投注額升3%突破1,388億元,甚至連年下跌的本地賽事本地投注額,亦回升1%。
吸貴賓入馬場,擴轉播谷投注
全賽季計,沙田及跑馬地馬場入場人數上升13.6%,至172萬,當中內地客尤其激增1.1倍,錄19.5萬人。
施政報告去年倡議拓展賽馬旅遊後,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Winfried Engelbrecht-Bresges)曾經預期,內地訪客或要5、6年才能倍升,如今已靠夥拍中旅社等旅遊機構,提早達標。
馬會全部4家會所向來是富豪集中地,加碼招徠海內外高端客,讓他們到包廂觀賽和投注,絕對是正確方向。今年稍早,12名澳洲馬主和育馬者曾買套票來港7天,人均消費據報高達7萬元。
不過,馬會經由全球26個賽馬地區、逾70個不同夥伴所得到的「海外匯合彩池」,才是最新投注表現改善的關鍵。
凡馬會有聯播的本地及境外一級賽事,均能接受外來投注,雙向互惠。民青局近期引述馬會估計,批准增加播放海外賽事場數和日數,未來4個馬季應能額外帶來18.2億元博彩稅,稍高於籃球博彩合法化初年約15億元的稅務貢獻。
當然,鼓勵本地賭徒押注英國、德國等地賽事,難免帶來負面社會外溢效應。從本港整體利益角度看,馬會更應趁廣州從化馬場,終於可不僅用於馬匹訓練和復康,明年10月起還可舉辦常規賽馬,及早研究在配合中央產業規劃和法規框架之下,積極對外推銷宣傳,並經香港收受更多海外注碼。
從化馬場遠比香港兩個馬場大,硬件承載力更高,馬會希望今後能發展為必到景點。據應家柏所指,廣州和從化政府有信心,未來旅遊潛力可媲美其德國家鄉的體育休閒勝地巴登-巴登(Baden-Baden)。
分擔庫房壓力,求增繳稅捐款
事實上,馬會受到博彩稅條例長期保護,成為全港唯一可合法收受賭注的莊家,本來已可謂穩賺不賠。馬會今後轉型發展為全球體育娛樂品牌的大計愈是成功,愈能廣開額外財源,對財困的特區政府,必然是好事。
財政司司長今年初公布加強版財政整合計劃,放眼在截至2027/28年度的4個財年間,累計加碼削減7%經常開支。這樣一方面固然減省不少無必要的官僚浪費,另一方面卻無可避免令很多公帑資助的公共機構,迫於裁員減薪,挫損前線民生福利服務。
相反,馬會上年度仍然有力向社會回饋破紀錄的401億元,包括299億元博彩稅、利得稅和獎券基金撥款,以及102億元慈善捐款,可謂大相逕庭。
社會寄望,馬會可竭力開拓賽馬旅遊潛力,直接招徠更多外賓進入馬場消遣、娛樂、購物,且善用本地及內地賽事聯播,以優質馬匹、可觀派彩,重點吸引海外投注額。馬會要爭取在全城經濟轉型期,乘著特區以至中央政府給予的新寬限,背負起額外社會責任,增納各式稅款之餘,又無損對社福服務、體育發展的長期支持。
【你點睇?】台灣地區「大罷免」失敗,你對兩岸關係回暖是否抱有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