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7/2025
特鮑爭拗是美國長遠利益之爭
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的白宮,對鮑威爾為首的聯儲局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攻勢。最新的玩法是指摘聯儲局在建築裝修上嚴重超支,親信共和黨議員揚言要以行為不當解除鮑威爾的聯儲局主席職務。除非行為失當,聯儲局主席是不可以被罷免的,何況建築開支超預算其實是司空見慣,明眼人都知道這些非常規操作,為的是逼迫聯儲局大幅減息。
橫蠻的特朗普遇上倔強的鮑威爾,分析員和媒體可以演繹出各種敘事和分析來,不過在筆者眼中,核心問題是美元價值與信用值不值得捍衛。著名基金橋水的創始人達里奧(Ray Dalio)為此專門以「捍衛貨幣的價值」為題,撰寫了一篇文章,相信此觀點為多數投資者所接受。聯儲局的誠信和獨立性,對於美元的價值至關重要,而美元的信譽對全球金融市場至關重要。
過去300年的現代資本主義歷史中,貫穿著國家過度開支、財政赤字爆表,進而發生金融危機,民生遭到衝擊。國家政權對此的慣常做法是,大幅降低實際利率(名義利率可能上升)並實現本幣貶值。這個過程往往帶有強烈的通脹性質,經濟學家稱之為inflate the way out(通脹減債法)。此舉傷害債權者的利益和實際購買力,但對借債者十分有利。
2008年金融海嘯和2012年歐債危機中,央行更變本加厲,不僅將利率調至最低,更通過QE(量化寬鬆)大量超發貨幣,依靠幣值下貶來減輕債務負擔和利息支付壓力。危機早已過去,但是危機期間政府養成的壞習慣卻改不回來了。如今世界迫切需要結構性的改革,但是這勢必帶來陣痛、觸犯既得利益者。政治家們惟有通過財政開支來尋求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於是美歐日不約而同地走上了財政赤字拉動型經濟增長。
特朗普指摘聯儲局裝修嚴重超支,為的是逼迫鮑威爾大幅減息。(AP)
這些年的經濟增長不錯,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也降低了,但是財政赤字卻暴增。美國36萬億美元國債帶來龐大利息支付負擔,偏偏聯儲局兩年前大幅加息,如今又不肯盡快減息,山姆大叔一年支付利息的開支逾萬億美元,相當於國防開支和聯邦教育開支之和。從美國總統角度,希望見到政策利率下調並帶動融資成本下降是合理的。
然而從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角度看,在物價前景和關稅戰前景未明朗之前,貿然減息可能帶來對形勢的誤判,並觸發新一輪通脹。尤其考慮到鮑威爾在過去幾年兩次誤判物價前景,聯儲局按兵不動也有其道理。兩人爭端的核心是角度不同,美國總統最關心的是自己4年任期內的民意,聯儲局主席則必須顧及更長遠的價格穩定和增長可持續性。
其實,美國經濟目前形勢處於可減息或不減息之間,去年FOMC啟動減息時的通脹,比現在高不少,而目前經濟下滑又十分溫和。從最近達成的貿易協議看,關稅稅率的上升幅度不像「解放日」所宣揚的那麼激進。同時房租下降應該可以抵消部分關稅衝擊,PCE通脹可控。筆者認為鮑威爾在表達完倔強之後,政策利率也會開始調向中性水平(市場一般認為中性利率大致在2.75厘至3厘區間)。
無論鮑威爾的聯儲局何時重啟減息,甚至是否重啟減息,美國利率水平大幅回落的機會甚高。明年5月接任鮑威爾的新聯儲局主席,鐵定是特朗普的忠實追隨者,之後利率下降應該進入直道。這場特鮑爭拗誰笑到最後,早已確定。
但是達里奧之問卻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如果沒有人捍衛聯儲局的獨立性和美元價值,最終受傷害是美國的長遠利益,全世界也會跟著遭殃。上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導致美國財政失控,財赤暴增,貨幣濫發,美元失信,尼克遜不得不在1971年撤銷美元金本位制度,接下來是長達10年的滯脹,為美國現代歷史中的至暗時期。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壓力大 情緒出現問題應找心理醫生!嘉賓:「雖然很貴,但是值得的,他救了我一命!」►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