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 | 拆息低企股息仍吸引兼密密回購,滙控曾重上紅底應如何部署?
22/07/2025
滙控(00005)股價持續強勢,今日(22日)午後連續幾宗大手交易曾刺激股價觸及100元「紅底」關口,若不計及除淨,此為滙控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度重上百元大關。消息面上,雖然白宮再催促聯儲局減息,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一直對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死心不息,但料美國下周減息機會微,且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仍低企,1個月拆息仍不足1厘,雖有大行指HIBOR下降會影響銀行淨息差,但同時也令定期存款欠吸引,滙控股息率仍有5、6厘,兼且繼續密密回購,短期或可突破百元關口,應如何部署?
(資料圖片)
白宮重申無意解僱鮑威爾 惟強調聯儲局需要減息
隔晚美股押注貿易協議憧憬續有升勢,標普納指破頂,同時市場關注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即將發表的演講內容以待尋找減息路向。但《華爾街日報》報道指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對解僱鮑威爾死心不息,更有指財長貝森特力勸切勿解僱鮑威爾。隨後白宮再次重申無意解僱鮑威爾,但強調聯儲局需要減息。
值得一提,聯儲局理事沃勒日前表示,私人企業招聘情況未如外界想像般好,早前數據顯示的就業增長,主要集中在公營部門,由於通脹風險有限,聯儲局應該在勞動力市場惡化之前,降低借貸成本,若果其他委員在7月會議上支持維持利率不變,他將會持不同意見,暗示他主張7月減息。沃勒被外界視為下任聯儲局主席的人選之一,他表示,若果特朗普希望他出任主席,他將會同意,不過特朗普沒有與他接觸,因此這種假設沒有意義。
滙控啟動新一輪主席遴選 合適人選難覓或需妥協標準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滙控已啟動新一輪主席遴選工作,因為最初篩選的超過100名候選人中,未能找到足夠合適的最終名單。該行被迫再次篩選,以接替現任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這被視為銀行業最具挑戰性的職位之一。報道指,滙豐曾考慮多名候選人,但董事會感興趣的部分候選人無法參與,其他人在被接觸時婉拒。若無法找到合適的外部候選人,不排除從現任董事會成員中任命主席。
報道續指,滙豐與獵頭公司MWM Consulting已加倍努力,重新聯繫第一輪被排除或未獲董事會面試的候選人。目前正與數名潛在候選人接觸,但遴選過程可能在杜嘉祺離職前無法完成,屆時將由滙豐監察委員會主席利伯特(Brendan Nelson)臨時接任。候選人需至少熟悉亞洲,這一地區貢獻了滙豐大部分利潤。消息人士透露,滙豐高管私下承認,可能需要在某些標準上妥協,因候選人或不具備所有所需經驗。滙控上月公布,杜嘉祺將自9月30日起退任滙豐集團主席,獨立非執行董事利伯特將擔任臨時集團主席。
本月30日審議會否派第二次股息 昨在港斥近1.9億回購
此外,滙控日前公布,將於7月30日召開董事會下設委員會會議,審議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之中期業績公告及會否派發2025年普通股第二次股息。集團表示,待董事會議通過及確認後,股息將於2025年9月26日派發予8月15日已登記於英國主要股東名冊、香港海外股東分冊或百慕達海外股東分冊之股份持有人及紐約的美國預託股份持有人。倘獲董事會議通過,集團將於業績公告中發布股息詳情。
另滙控繼續密密回購,集團公布昨日(21日)在香港聯交所回購192.4萬股,每股價格介乎98.35至98.7元,每股加權平均價約98.5656元,涉資約1.89億元。與此同時,於英國回購320.02萬股,每股介乎9.298至9.412英鎊,加權平均價為9.3469英鎊,涉資2991.18萬英鎊。自2025年5月6日展開回購以來,集團已合共回購約2.37億股普通股,總代價約為27.98億美元。
摩通:市場對港銀過分樂觀 降中銀香港評級至中性
不過,摩通發表最新研報指,市場對港銀過分樂觀,本港銀行股自5月以來跑贏恒生指數6%(年內至今累計14%),儘管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在本周期達到超低水平,與美元利率的差距為20年來最大。即使考慮到2025年下半年HIBOR反彈、非利息收入的良好勢頭,以及資產質量無負面意外,2025財年市場共識每股盈利及每股股息仍面臨下行風險,除非個別銀行採取措施增強股東總回報。
摩通表示,中銀香港(02388)股息政策的上行潛力可能緩解每股股息下降的影響,但不足以推動重新評級,因此將其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目標價由原先33.9元升至37.7元。摩通將中銀香港2025及2026財年盈利預測分別下調22%及24%,以反映HIBOR大幅下降導致的淨息差收縮及撥備前經營溢利下降。
高盛:港銀上行空間有限 予滙控目標103元
高盛早前稱,未見到香港銀行業的上行空間,正面因素已被市場消化。中銀香港及恒生銀行(00011)的市盈率估值已調整至20年的平均值,市場對25/26財年每股盈利增長的預期亦已低於中期周期的增長。另外,預期本地樓市和貸款業務將呈現緩慢(約低單位數)復甦,加上作為盈利推力因素的HIBOR受壓,對銀行業的凈息差及報表構成下行風險。料HIBOR將於下半年稍為回升,因過剩的流動性將從銀行體系中撤走,然而,與美元利率的差距在可見將來或保持較高水平,因預期美元走弱,以及本地IPO活動增加。
高盛指,基於HIBOR的正面影響,將本地銀行2026及27財年的每股盈利預測平均上調14%,目標價平均上調11%,當中對滙控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03元;維持東亞銀行(00023)「沽售」評級,目標價10.5元。
黃德几:滙控股息仍吸引兼續回購 回至95.5元可吸
(黃德几facebook截圖)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理事、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指,聯儲局幾日後的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基本上已無懸念,而9月減息25點子機會存在,但期貨市場顯示,機會率也僅多於一半,其實在上次議息後,無論會後聲明、經濟評估報告及會議紀錄都反映聯儲局官員看法頗兩極,有些會認為關稅戰會影響通脹,利率不可以減;有些覺得通脹不足為懼,經濟受到一定程度挑戰,貨幣政策應略為寬鬆,甚至有指隨著關稅「死線」逼近,美國與部分國家如印度等仍談不攏,故貿易戰仍有變數,但滙控仍是其中一隻長期看好的銀行股,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其新管理模式相當奏效,不斷回購也對股價有支持作用。另外,以集團過去較審慎的理財原則,淨息差、股本回報率及成本效益比率等都頗理想,之前亦賣出個別非核心包括加拿大的業務,整體第一季除稅前利潤雖稍為減少,但仍好過預期,扣除去年加拿大及阿根廷業務一些入帳,無論從撥備以至回購股份、淨利息收入來看,業務前景仍然樂觀,有形股本回報率亦很大機會達到其15%目標,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等大指標亦符合預期。
黃德几續指,更關鍵的是,即使滙控股價於4月全球貿易戰時曾裂口急跌,惟其時反而是千載難逢的吸納機會,因貿易戰對其影響很小,而過去在內地信貸尤其房地產市場出現緊縮情況下,對其影響亦相對較小。不過,現時拆息環境對香港銀行來說,很多貸款業務不太有利可圖,一個月HIBOR已回至1厘以下,儘管港匯已5次觸及弱方保證,HIBOR也不見反彈很多,惟對各行各業包括滙控的客戶可能帶來了一個喘息空間。滙控的淨利息收益率雖處下跌趨勢,根據上次業績為1.59%,但整體仍可控,而正因現時相對低的HIBOR,做定期利息一般,投資者寧願買股價有穩定上升空間而收益率很高的股份,滙控股息率現仍有5、6厘,且估值吸引,又有回購因素,仍有一定吸引力,但不要升到100元才買,可待回至95.5元吸納;現時其10天線正上移,若進取些回至10天線也可慢慢收集。
黃德几又指,滙控是其中一隻較強勢的藍籌,很快速已從4月低位反彈突破之前高位,恒指現時也只比3月高位升多些少,相信滙控短線有機會突破100元,但仍會「慢火煎魚」般上升,畢竟單計回購已有些效果,始終是真金白銀買下去。至於其他銀行股不是不看好,但它們過去一段時間都已累積頗龐大升幅,其中中銀香港今日突有較明顯回落,雖然從收益率及估值角度仍偏好滙控,但料中銀香港應可守穩50天線,若進一步回至該處也可留意。
滙控今日升1.27%收報99.7元,連升4日,累升2.57%,成交22.04億元。其他本地銀行股普遍向下,中銀香港跌3.5%報35.85元,恒生跌1.05%報122元,東亞跌0.66%報12.14元,大新銀行(02356)跌1.34%報9.54元,惟渣打(02888)升0.28%報141.7元。
(經濟通HV2報價系統截圖)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採訪組 整理:李崇偉
重溫《開市Good Morning》伍禮賢分析,請按此
其他滙控相關新聞:
滙豐流動理財推出新功能,可即時查閱過去兩年交易紀錄
《異動股》滙控午後升逾1%破百元,2008年以來首度重上紅底
《異動股》滙控(5)升逾1%力爭紅底,惟百元關前大量沽盤
滙豐控股(00005)昨日在港斥近1﹒9億回購192萬股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