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 季績勝預期獲大行升目標,股價逆市上升應如何部署?
28/05/2025
小米(01810)昨日(27日)收市後公布業績,首季經調整盈利按年升65%至近107億元人民幣,收入增逾47%至1113億元人民幣,均勝預期。小米管理層形容,今次只是高速增長的開端。小米績後獲多間大行上調目標價,股價今日(28日)曾逆市升逾3%高見53.3元,升勢有餘未盡,若想吸納應如何部署?
(資料圖片)
首季經調整盈利升65%收入增47%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增59%
小米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純利為109.2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61%,每股基本盈利0.44元人民幣;非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計量,經調整淨利潤106.8億元人民幣,按年增64.5%,勝市場平均預期的97億元人民幣。期內收入按年增47.4%至1113億元人民幣,亦勝市場平均預期的1089.7億元人民幣。毛利率22.8%,按年升0.5個百分點。
按業務分部劃分,智能手機業務收入50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8.9%;毛利率12.4%,按年減2.4個百分點。其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180萬台,按年增3%。根據Canalys數據,期內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三,市場份額為14.1%,連續第19個季度排名全球前三。另小米期內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ASP)為1211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按年增5.8%。另期內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32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58.7%;毛利率25.2%,提升5.4個百分點,該分部收入和毛利率再創歷史新高。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91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2.8%;毛利率76.9%,提升2.7個百分點。
首季電動車收入達181億人幣 留資料查詢YU7多於SU7時3倍
另小米首季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186億元人民幣,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181億元人民幣。另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毛利率23.2%,按季上升2.8個百分點。此外,首季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經營虧損5億元人民幣,較上季虧損7億元人民幣收窄。期內Xiaomi SU7系列交付新車達75869輛。公司指將擴充產能,目前Xiaomi SU7系列累計交付量超25.8萬台。
小米合伙人及總裁盧偉冰在網上業績會議上指,目前旗下首款電動SUV「小米YU7」市場反應不錯。他披露在上周四(22日)技術發布會後,留下資料(留資)的有興趣人士數目為發布SU7時的3倍,好於預期,加上首次留資用戶相較高出60%,反映YU7較SU7有留存更多用戶以外,亦吸引更多新用戶,因此對YU7更有信心。他重申,YU7將於7月正式上市,又認為,就算YU7上市後,基於SU7訂單表現仍然不錯,兩者產品訂單比例亦不俗。目前SU7系列訂單非常穩定,包括4月交付量逾2.8萬輛;SU7 Ultra截至昨日鎖單量逾2.3萬輛,遠高於當初的1萬輛銷量目標。基於交付量每月上升,可反映產能表現非常不俗。對於全年交付量35萬輛目標,現仍保證全力實現。
盧偉冰:本輪高速增長剛開始 今年研發投入料達300億人幣
小米連續兩季收入逾千億元人民幣,盧偉冰形容為「本輪高速增長的開始」,由於小米於過去數年為將技術「硬核化」,繼之前數年堅持增加研發投入,且今年研發投入料達300億元人民幣,以提升小米產品競爭力,如增設工廠,提升品牌力等。他亦認為,中國市場未來是處於極高速發展。
另盧偉冰指,小米空調業務以2030年在中國市場數一數二為目標,對標全球標桿品牌,今年「目標在中國零售市場達到行業前三」。小米空調已完成了全產品線布局,接下來還會持續提升產業能力建設,包括小米空調智能製造工廠預計將於今年內投產,會進一步推動增長。對於市場上價格戰,他則稱「小米大家電業務從來不擔心價格戰」,由成本和效率來看,價格戰對小米沒有影響。對於小米較早前發布自主研發設計的3納米(nm)旗艦SoC芯片「玄戒O1」,盧偉冰提到近期輿論環境對於小米不太友好,希望大家多給小米一些支持和鼓勵。芯片是平台能力,小米的芯片業務未來和澎湃OS和AI融合後能力更強。
高盛:AloT及電動車業務續有驚喜 升目標價至65元
高盛發表研報指,小米首季業績表現強勁,總收入及經調整淨利潤均勝預期,當中AloT及電動車業務表現續有驚喜,其中AloT毛利貢獻超越互聯網服務。雖然「玄戒O1」芯片研發投資及大模型相關AI支出增加,但電動車、AI及其他新業務的經調整虧損收窄,亦符該行預測。該行上調小米2025至27年收入預測1%;經調整淨利潤預測則上調5%至6%,主要反映AloT收入與電動車毛利率前景改善。小米未來關注焦點包括「618」購物節首階段及最終總交易額,投資者日,以及可能包括電動SUV YU7、MIX Flip 2摺機的新產品發布會,上調目標價5%,由62元升至65元,維持「買入」評級。
花旗指,對小米IoT或電動汽車毛利率預測前景樂觀;大型家電業務仍處於高增長軌道,且管理層認為自建工廠和自主研發的核心零組件將令利潤率潛在提升。業績公布後將為良好入場時機,稍後時間投資者日,電動SUV YU7正式發布及訂單增長,以及AI智能眼鏡發布等為催化劑。花旗開啟對小米90天正面催化劑觀察,由於認為小米首季毛利率表現突出,並對全年盈利產生積極影響。
美銀證券:季績勝預期升目標價至66元 滙豐研究:IoT等利潤料續擴
美銀證券稱,小米首季業績勝預期,經調整盈利、毛利率好於該行及市場預期;總收入則符合預期。該行概括管理層言論指,小米關注推動中至高端智能手機在部分地區的銷量及家電業務擴張,對電動車需求及供應樽頸抱有信心。美銀上調公司今年電動車交付量預測,由35萬輛調升至37萬輛,基於3月以來交付量表現較好。為反映智能手機平均售價、IoT毛利率及電動車交付量預測上調,上調公司2025至27年經調整盈利預測12%至23%,上調目標價5%,由63元升至66元,重申「買入」評級。
滙豐環球研究表示,小米首季盈利勝預期之外,IoT及電動車利潤擴張似乎可以維持,當中不只白家電品牌力獲強化,連同可佩戴裝備亦於近數季錄平均售價上升。此外,預期新發布電動SUV YU7平均售價及銷量較高,可成為另一利潤增長產品,而高端化策略及自研芯片發展將會達到某重要里程碑,推動智能手機利潤。該行上調小米2025至27年純利預測6%,以反映對IoT收入正面看法,目標價由73.5元上調至76.6元,維持「買入」評級。
伍禮賢:業績比預期理想股價或再創新高 回至50元附近可吸
(伍禮賢)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於今日《開市Good Morning》節目指,小米這份業績可說「無得輸」,對上一季表現同樣出色,連續兩季業績表現強勁會對股價幫助明顯。撇除股價表現,小米基本面的確較紮實,收入端及淨利潤端增長幅度都處於近幾季較快水平,利潤亦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在新能源車及手機兩大業務銷售仍相對理想情況下,往後季績仍可憧憬。不過,小米首季手機毛利率下跌,前幾季都處於較高水平,值得關注。新能源車業務反而不特別擔心,首季銷售近76000輛,而今年全年交付目標為35萬架,即剩下三季要賣27萬至28萬架,有機會較首季還有增長,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將帶動其平均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無論整體收入及利潤都仍有動力。小米首季新能源車及AI領域毛利率達23%,也屬相當理想,特別以新加入者而論,已比很多上市車企高。
伍禮賢又指,小米兩款車型定位有些不同,最新的YU7為純電動SUV,對等型號為Tesla的Model Y,Model Y現時於市場獨大,若小米推出YU7,有助搶回一些市場份額,而不是搶去原先SU7的生意,對其銷售規模應會有正面幫助,當然最關鍵仍要看其售價,只要比Model Y有較顯著性價比,有助其快速霸佔該市場。而汽車增長周期比小米傳統手機業務周期更長,本來小米手機近兩年屬復甦周期,今次毛利率反按年回落,或反映其復甦周期已到了中後階段。新能源車方面,去年才開始發展,增長周期可說是剛開始,隨著交付量愈來愈大,有機會轉盈,會對估值帶來較大支持。至於小米手機平均銷售單價創新高,卻對毛利率沒太大幫助,可能因產品組合轉變,面對內地消費降級,中端機佔比較大,另可能有消費者會就內地補貼限制選購產品,導致銷售架構出現輕微改變,究竟是否變成趨勢相信需要更長時間觀察。若毛利率下行形成趨勢,相信市場對其手機業務看法會沒之前那麼進取。不過,從整個行業來看,小米仍屬表現不錯,現於內地市佔率排第一,於全球排第三。
伍禮賢續指,小米自研3納米芯片用於智能手機,有助於降低採購別人芯片所帶來較高成本,下階段若見手機性能也有不錯表現,同時市場對手機銷售仍較認可,才可進一步將其芯片售予其他應用市場,但相信這不是現時重點,短期最大幫助仍在於成本下降。現時小米股價強勢,業績亦對辦,比市場預期理想,就算面對大市調整,仍可處上升通道,若已買入不妨繼續持有,因強勢股較難估頂,這份業績應有助其往後再挑戰今年新高約58元,可待其升近58元才離場,甚至可用「放紙鷂」策略看其能否突破前頂。他又預料,如果長揸至年尾有機會再創新高;若非近期出現汽車事故,其走勢可能更強。小米近期企穩於主要平均線之上,惟5月曾短暫形成一個平台,現於50天線約49.6元附近,若回至50元附近可部署第一輪吸納。
小米今日升0.39%收報51.75元,成交106.5億元。其他科技股表現各異,騰訊(00700)跌1.17%報506元,阿里巴巴(09988)升0.92%報82.6元,美團(03690)跌0.53%報131.4元,京東(09618)跌1.4%報126.5元,快手(01024)升5.95%報51.65元,百度(09888)升0.92%報82.6元,網易(09999)升2.81%報197.6元。
(經濟通HV2報價系統截圖)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採訪組 整理:李崇偉
重溫《開市Good Morning》伍禮賢分析,請按此
其他小米相關新聞:
港股 | 午市前瞻 | 小米爭議後整裝出發 新品有迴響前景仍被看好
《外資精點》滙豐研究上調小米目標價4%,IoT等利潤料續擴
【小米績後】美銀證券升小米目標價5%,上調核心業務預測
【小米績後】高盛上調小米目標價5%,AloT及電動車續有驚喜
【小米業績】盧偉冰:不擔心大家電業務價格戰,冀自研芯片獲支持
【你點睇?】特朗普以「反猶」「親共」為由禁哈佛招收國際學生,你認為事件會否減少全球學生對美國頂尖高校的選擇意願?►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