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擊強手續登頂,場地規劃莫蹉跎
25/07/2025
花劍手蔡俊彥摘下香港歷來首面世錦賽劍擊金牌,昨天如願登上世界排名第一,全城振奮激昂。成年劍手不時於大賽稱王封后,其實青少年隊亦屢見突破,但長遠投資規劃是後晉成功接棒的關鍵,政府須確保基建設施及早到位。
蔡俊彥近期早已連取兩面金牌,在格魯吉亞世錦賽亦遇敵退敵,周三於決賽劍道,再以15比9,一舉擊敗對手稱霸。他憶述,賽前大概知悉,一旦取勝便能登上「世一」,有了額外動力,如今終於達成轉為全職打劍時所訂目標,立下里程碑。
港隊過往出過張家朗及江旻憓兩名世界第一,兩人亦分別拿下巴黎奧運金牌,但他倆在世錦賽一直未竟全功,合計共得4面銅牌。蔡俊彥去年只能留港擔任電視評論,為隊友打氣,市民大眾如今看到「金句王」終能吐氣揚眉,亦激動非常。
江旻憓急流勇退後,坊間一度憂慮重劍隊無以為繼,結果骨幹隊友以行動證明實力。上周四,佘繕妡於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成為全港歷來首名成功衞冕的運動員,最新世界排名也升至第4。
放眼積點成面,青苗同創佳績
港隊總教練鄭兆康曾形容,要媲美意大利、法國等傳統勁旅,不僅需要幾個有力挑戰全球的精英,更要廣泛提升水準,「由不同的點累積成一個面。」
多得張家朗一再掀起學劍潮,劍擊港隊連青少年隊員,合計已逾130人之多,冠絕體育學院精英運動。年輕劍手亦能善用額外支援及出賽資源,寫下佳績。以24/25本賽季為例,一眾小將於青年世界盃共取1金3銀8銅,遠勝上季的1銀2銅;4月的世界青少年錦標賽,男子重劍隊亦首踏頒獎台。
以精英訓練計,體院有來自法國、意大利、南韓,以及中國內地和本港劍擊教練,猶如聯合國,足取各家所長,但全城在體育設施硬件上,始終欠缺完整長線規劃,亦拖拖拉拉。
2021年,體院公布擴建大計,包括將劍擊館遷入新大樓,冀可於巴黎奧運前啟用。去年8月,巴黎奧運凱旋後,政府新聞處一度刊出訪問文章,劍隊教練仍然憧憬快將啟用的新設施大樓,有專館可令訓練安排更靈活。
未料,體院新院長原來早於去年1月已告知傳媒,劍擊館不會遷入新大樓,只會由原有乒乓球館改建出新劍擊場館,當中的規劃和溝通落差,令人不明所以。
劍館連環生變,普及參與遇挫
劍擊不算容易普及的運動,初學者只計出賽裝備,已等閒數千元,全港劍擊場地不足,更令學費居高不下,妨礙有潛質新血走上精英路。
在2023年及24年的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均表明,文體旅局會根據22年公布的《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推展設有劍擊訓練及比賽設備的體育館。有政府消息人士隨後曾表示,由土瓜灣體育館改建而成的臨時劍擊館,今年可以竣工,惟據議員鄭泳舜所指,各方深入討論後,發現該館不適合改建,永久選址亦未能敲定,擔心錯過發展時機。
啟德體藝館上月曾舉辦全運會劍擊測試賽,蔡俊彥當時讚不絕口,亦希望明年由香港首次主辦的世錦賽,可以落戶體育園。
然而,體藝館與紅磡體育館一樣,要兼辦演唱會等文化娛樂活動,與劍擊界期望有專館可常設器材、計分器和劍道,始終有一段距離。
現屆政府正以「五化」政策推動體育全面發展,但跟市民大眾最息息相關的「普及化」,受到現有場地不足、未來規劃拖沓所限制,成績難言理想。文體旅局有關體育及康樂設施整體供應的網頁,已有一整年沒有任何更新,元朗、大埔及西貢更有擬議體育館,歷時逾20年仍處於規劃研究階段。當本港連基本的全民運動都力有不及,又如何做到相輔相成,從中挑選有力成為精英的青苗?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壓力大 情緒出現問題應找心理醫生!嘉賓:「雖然很貴,但是值得的,他救了我一命!」►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