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乘勢再登高,金融變革抓先機
22/07/2025
香港新股集資乘勢重新登頂,特首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聚焦金融發展。雖然今年部分國際金融中心表現失色,但各地均正推陳出新謀求突破,特區政府也要緊貼時局,發揮已有改革,抓緊眼前先機,開拓出新優勢。
行政長官於社交媒體形容,政府近年落實一系列上市制度革新措施後,全城今年首次公開招股(IPO)境況繁榮,截至7月中共有52次IPO,集資額1,240億港元,按年升了近6倍,暫列全球第一,矢言要持續提升本港的吸引力和活力,冀能廣納良策。
上半年,聯交所接獲破頂的208個企業上市申請,一舉超越2021年189間的舊紀錄。特區監管機構積極改革,為未有盈利生科企業放寬IPO門檻、簡化審批、特設科企專線等,固然功不可沒,但中國證監會去年4月表明支持行業龍頭赴港上市融資,隨後大幅縮短境外上市備案周期,相信更為關鍵。
吸資強應國策,增攬南方企業
今年初全球迎來「DeepSeek時刻」,重新追捧部分中資股,面對激烈「內捲」競爭的內企,有額外誘因借香港及早拓展海外市場。當電池一哥寧德時代 (03750) 5月H股掛牌後,長期比A股有溢價,自然促使更多內企南來吸納國際資本。
一方面,全城近月多隻重磅新股,均有中東基石投資者身影;另一方面,韓國預託決濟院亦指出,當地投資者今年於中港股市交投大增,海外計僅次美股,以小米 (01810) 、比亞迪 (01211) 及寧德最受青睞。
據美資大行花旗所形容,亞洲和國際資金均重新調配了資金到香港,所有人正同時間湧來。恒指今年累升近25%,跑贏絕大部分主要市場,特區當局不可只放眼「A+H股」雙上市或中概股回流,還要加碼招徠更多類似泰國椰青水生產商IFBH (06603) 的東盟企業,力爭躍為全球南方國家公司的上市首選。
紐約、倫敦、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樞紐,但英國不僅高速流失超高淨值人士,削弱財富管理潛能,脫歐亦重挫當地集資吸引力。倫交所上半年IPO總額跌至起碼30年來最差的1.6億英鎊(約16.9億港元),陷入與香港相反的惡性循環。
不過,倫敦並沒坐以待斃,英媒報道倫交所正在全方位研究和商議追隨紐交所、納斯達克等同業,延長交易時間,甚至像網絡券商Robinhood,支持全天候買賣,提升流動性。
看齊主流安排,速拓特色優勢
特首昨讚揚,去年起實施「打風不停市」是金融市場重要改革,但就著接軌全球,那是早該做得到。當以美國為首,美洲多國去年已改行交易後1天結算(T+1),英國、瑞士等已有時間表,港交所預計仍「需要花數年時間」才能加快結算。
一二手市場集資只是國際金融中心重要功能之一,與環球主流交易安排看齊,亦只可說是基本要求。特區政府想再上層樓,更須建立獨有優勢,久聞樓梯響的人民幣計價南向通股票是一例,虛擬資產、加密貨幣亦是一例,尤其兩者當前均獲中央背書。
環球地緣政局波濤洶湧,香港獲國家寄予厚望抗衡美國無理打擊,為內地企業和人民幣資金保持有序連接全球市場的窗口,並藉區塊鏈等新技術創建有望高效突破潛在霸權封鎖的新途。
特區政府近期發表了3年內第二份數字資產發展宣言,穩定幣條例草案迅速通過後亦將於8月生效,各方期望當局有明確願景和規劃,不止於數字資產領域投資推動軟硬件變革,成為全球創新中心,就算在傳統金融範疇的產品設計、交易配套,一樣有前瞻眼光快人一步,傲視同儕。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