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災頻臨,預警籌謀減損害
11/07/2025
受熱帶氣旋殘餘影響,香港前晚起不時狂風暴雨,政府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嚴陣以待,教育局罕有因為天氣預料持續惡劣,超前拍板今天停課。氣候暖化正加劇各式天災,官民均須認真應對,方可避免演變出人禍。
颱風丹娜絲早前掠過台灣時,造成了至少2死、700傷,惟港人未算特別關注,故前晚突然橫風大雨,不少市民措手不及。與此同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原來已召集極端天氣督委會,統籌協調各部門防範渠道淤塞、隧道水浸等,隨時準備緊急救援。
保障安全為首,超前決定停課
昨天臨近正午,督委會更發稿指出,為確保學生安全,且考慮到各校已陸續放暑假,教育局決定所有日校今天將停課,惹來熱論。
教育局過去常待到近乎最後一刻才能公告,那些學子毋須上學,家長難免心急如焚。不過,自從前年9月7日,全城明明因徹夜降下「500年一遇」豪雨,交通癱瘓,停課指令依然要在清晨5時半才下達,結果換來罵名,局方決策漸見改變。
翻查資料,全港去年兩度提早一天已預告停課,均關乎颱風,一次是「摩羯」即將來襲,另一次則是預料「桃芝」未及遠去。
各司局長今次預計「天氣情況持續惡劣」已出手,可說更嚴格履行政府去年中釐定的四大原則,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迅速復原,以保障市民安全為首要任務,期盼能將極端天氣的破壞和影響,減到最低。
環境及生態局曾經解釋,預測極端天氣的科技尚有限制,愈早發預告愈不準確,如暴雨覆蓋範圍較小,且發展極為隨機、急速,但只要提前預警可令公眾更為警惕、更加安全,仍然是值得。
綜觀各大互聯網討論區,有人質疑今天天氣未必惡劣,亦有家長惋惜子女要錯過結業典禮或試後活動,卻有更多父母支持決策,認為方便在職家長及早安排看護,避免手忙腳亂。
暖化加劇降雨,官民各履其責
事實上,即使官方水浸黑點數目,已由上世紀90年代中約有90個之多,大幅減至4個,全城疏導雨水的基建,仍難言萬無一失,如新界昨天雨勢尤大,北部就一度發出水浸特別報告。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指出,新田鄉新田村嚴重水浸,水深十多厘米,其辦事處亦被淹浸。
顯而易見,就算天文台只是半天之間,反覆三度發出紅雨警告,從沒升至黑雨,個別地區已可能受到雨帶重創。大眾須理解,降雨時有地域差異,萬勿輕視。
隨著地球愈趨暖化,大氣可承載的水氣愈來愈多。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氣溫每上升攝氏1度,水氣可增加7%,加劇豪雨破壞;據統計,各式氣象災害過去半世紀大增4倍,惟早期預警系統和有效災害管理,成功減少3分2死亡人數。
環球升溫大勢當下未見放緩,各地政府對外既有責任攜手抗衡遏制,對內亦要不斷投資軟硬件,提升韌性。以香港為例,渠務署可竭力加快完成全部18個已規劃的蓄洪池工程,亦可在雨水沙井適度增配感測設備,令已擴大至逾180隊的緊急應變隊,工作上更得心應手。
當然,天氣可以瞬息萬變,要是政府已有十足預警,大眾仍冒險行山遠足、追風逐浪,一切必然事倍功半。天文台未來要不斷力求預測精準,但市民也要調整好心態,當前科技就是免不了誤差,大眾亦應做好本份承擔合理責任,別輸打贏要,遇險受損時就諉過他人。
【你點睇?】台灣地區「大罷免」失敗,你對兩岸關係回暖是否抱有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