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鐵路破常規,拆牆鬆綁增速效
10/07/2025
北部都會區為香港未來經濟新引擎所在,惟發展步伐未符中央期許。特區政府與港鐵就北環線剛敲定的協議,有望令核心基建提速降價,及早為全區加注動能,期望箇中折射的新思維,亦能在每個發展環節中顯現出來。
由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到佔全城約3分1面積的北都,中央近年在明在暗多次表達關切。6月下旬,特首李家超送別訪港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時,亦曾形容對方重視發展,希望特區於不同地方都可以拆牆鬆綁。
兩線一併上馬,引國標省工夫
半個月後,港府前晚即夥同港鐵公布達成破格協議,原定2036至38年方可投運的北環線支線,可加快至與主線同步,最遲2034年開通之餘,實際工程成本亦能有所下降。多個立法會議員預料可省下百億元計。
兩線從本來幾乎是獨立項目,整合為「兩部分」發展,運輸及物流局指有利「成熟一項推一項」。據工程業界分析,雙方不約而同強調的協同效應,引入國家標準是關鍵,由以往須費時耗資額外聘用專家,因應項目研究微調器械和材質,變成直接購置全國通行的路軌、車輪,更享規模經濟。
在5月的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李家超曾經形容,即使過去兩年多已加快步伐力推北都,他依然心急如焚,期望可與議員共同探討更多方法和路徑。
為方便跨境元素善用內地方式和能力建造,當局公布交由路政署設立專責小組主理北環線審批,精簡流程,經驗大可複製到上月底簽約勘查的港深西部鐵路。有議員指出,港鐵要是未能按時完成北環線第一部分工程以便銜接,須撥出若干金額予地鐵網絡改善工程,前所未見,反映當局加強主導,以保進度。
河套香港園區今年底終會迎來首批入駐租戶,新田科技城首批土地亦將於明年供應,鐵路基建再沒餘裕歎慢板。若然北環線古洞和新田兩站可因應新協議和措施,提前通車一兩年,料已有助掃除「開荒」觀感,吸引科企龍頭和精英落戶,提升發展商北都換地和投資的誘因,加快全城南北雙引擎格局成形。
深港片區有異,建產園易招商
面對住宅商廈市場雙雙走軟,發展局近月已連番拋出「按實補價」等新想法;北環線如今的推陳出新,更令人確信,特首會藉9月新一份施政報告,為整個北都全盤敲定更高層次的新策略,以掃除路障和變數。
2022年施政報告公布後,特首分別成立了北都督導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和統籌辦事處,以求強化治理體系,加強部門項目協調。然而,有別昔日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8年間共召開189次會議,議員洪雯指出,由特首帶領的北都督委會,只開過兩次會,她相信癥結是全區尚欠路線圖和時間表。
政府內部據報早曾探討以機管局或西九管理局模式開發北都,惟李家超在交流答問會,直指北都規模遠比機場龐大,似對另設法定管理局模式頗有保留,更偏好再細分不同架構推進。
北都3個「片區」當前常被指徒具虛名,與內地如深圳由招商局主理的蛇口有「特區中的特區」之實,相去甚遠。
特首上一份施政報告另曾預告,今年會公布在北都選取試點產業園區,出資成立政府牽頭的公司,按產業政策制訂園區策略和管理。只要當局重點給予豁免或優惠政策,大概更可能複製出珠海當年成功經驗,早著先機創建航空園,鋪路令當今無人機發展,足與深圳廣州兩大全國龍頭比肩。
無論隸屬發展局的北都辦、商經局名下的投推署,或財政司直轄的引進辦,估計均更易為有明確主題的產業園公司宣傳或招商,加乘北環線拆牆鬆綁,為全區發展提速提效創造輻射效應。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