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近觀|「催婚」到「催生」的國家級工程
08/08/2025
3600x3+750x10=18300。最近,生完孩子3個月的朋友心裏樂開了花。她算了算,最近兩項生育補貼政策加起來她應該一共能手到補貼18300元(人民幣.下同)。
最近國家接連出台了兩項重磅政策。罕見直接發錢「催生」。先是育兒補貼政策,從2025年起,對3歲以下嬰幼兒每孩每年補貼3600元,至其年滿3周歲,即3年共補貼10800元;二是免費學前教育政策。按照北京一級公立幼兒園的學費每月750元標準來算,扣除寒暑假兩個月,一年補貼是7500元。兩項加起來就是18300元。
對比香港2023年起推出的為期3年的鼓勵生育措施--向每名在港出生且父母一方為港永久居民的嬰兒一次性發放2萬港元獎勵金,北京家庭生孩的補貼金額已頗為接近。
最近國家接連出台兩項重磅政策,包括免費學前教育一年,不管讀公立私立都可按公立標準免費。(黃燕明攝)
去年中國人口由降轉增,政策調整初見成效
婚姻、生育不只是家庭大事,更是國之大事。內地面對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少子化趨勢愈發明顯,人口形勢趨於嚴峻。中國的人口數字雖然連續幾年站在14億關口以上,但近年一直面對人口紅利下降的質疑。
內地三孩政策早在2021年5月便已放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末全國人口為14.08億人,比上年末減少139萬人,但全年出生人口為954萬人,比2023年增加52萬人。在三孩政策實施3年多以後,中國人口在2024年才由降轉增,也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初見成效。
從國家到地方,「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愈來愈重要,政策調控的目的是緩解育兒成本壓力、提升人口素質。不僅能夠提升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感,更關乎人口世代更替、社會結構穩定、刺激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未來。儘管有分析指,中國正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可是人口紅利還是非常重要。
面對日益突出的人口老化問題,國家出台生育補貼等「催生」。(AP圖片)
生育補貼在大城市杯水車薪,能否帶動出生人口逆轉?
這次國家發放的育兒補貼,可說是史無前例的大招,不管是一孩二孩三孩都能領。只要小孩出生在3歲以內,國家每年都會發3600元的育兒補貼直接打到帳戶。這是第一次國家直接大規模給人民發補貼生育。除了沒有一胎二胎的限制,還沒有戶口的限制,不管是城裏的還是鄉下的都能領取。
有分析指養大一個孩子到17歲,對於中小城市或農村的低收入的家庭來說成本是12.5萬,一線城市的高收入的家庭可能成本最低要130萬。每年3600元,平均下來每月300元,3年下來合計1.08萬元。育兒補貼在一線城市可謂杯水車薪,實在不算多。如果把錢花在買奶粉上,貴一點的每月只夠買一罐,光是吃奶粉就不夠花,可說心理支持大於實際支持。但對於廣大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也是國內生育意願更高的地區,這筆錢的激勵效應相信會來得更大一些。
有分析指養大一個孩子到17歲,至少需要花12.5萬元。(AP圖片)
奶粉及育兒周邊產品傳率先漲價
育兒補貼推出至今,還沒來得及到個人帳戶,很多年輕人生孩子的意願還沒有被提高,嗅覺靈敏的商人已經嗅到商機,奶粉率先漲價。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長發文表示,最近部分品牌奶粉售價明顯上漲,其中涉及多種品牌,上漲幅度從10多元到100元不等。對於「漲價」傳聞,多家品牌電商旗艦店客服均表示,價格是因為不同時期促銷政策活動不同,並非刻意漲價。貝因美和babycare品牌實體店則表示,近期沒有接到漲價通知。
網傳奶粉率先漲價,不過賣家否認。(網絡截圖)
奶粉只是其中一項支出,育兒周邊產品也同步開始漲價。有家長在網上吐槽紙尿褲漲價的問題。「同樣是官方旗艦店,babycare品牌的新生兒紙尿褲,從90多元上漲到了139元。」「還有一款安爾樂紙尿褲,之前108元現在124元。」
結婚今年5月起全國通辦,民政部進駐音樂節登記結婚
結婚人數歷來被視為出生人口的先行指標。結婚今年起步入「零門檻」時代。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今年5月10已開始施行,推出結婚全國通辦+取消戶口本。全國通辦,意味著結婚不用再回老家,打破地域、戶籍限制,而此前必須在一方戶籍地方能辦理。取消戶口本,意味著只要一張身份證,隨時隨地都能登記結婚,過去因父母反對或高額彩禮遇阻的情形不復存在。
國家將結婚「便利化」,希望推動更多年輕人結婚,然後生孩子。(AP圖片)
結婚的形式也趨近年輕人熱愛的方式。連音樂節都成了結婚登記地。有地方民政部門入駐音樂節,提供現場結婚登記服務。包括剛過去的7月12日至7月13日,2025新疆超級草莓音樂節、6月28日浙江寧波象山商會大廈舉辦的東海音樂節,5月17日至18日在成都市青羊區非遺博覽園舉辦的草莓音樂節等等,不僅提供現場結婚登記服務,還舉行了集體婚禮。
除了零門檻結婚外,四川、陝西、廣東、福建等地對「未婚生子」開大門,生育登記不再以婚姻為前提,新生兒上戶口不再以結婚證為條件。隨母或隨父落戶均可,若隨父落戶,需提交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關係鑑定書。
朋友說,想生孩子的自然會生,誰會只為生育補貼生孩子?把就業、醫療、養老、教育這四座大山搬開,生存環境變好了,孩子自然就會來了。
撰文: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經歷丈夫突然病逝,成立「幸福生活協會」,幫助照顧者。舉辦按摩工作坊,讓癌末病人都有幸福的感覺►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