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簡介 |
|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0699。 - 集團主要從事提供汽車安全及汽車電子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專注於汽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及銷售。業務分類 如下: - 汽車安全解決方案方面,集團提供安全氣囊、安全帶、智能方向盤及集成式安全解決方案。當中,集成式安全 解決方案涵蓋駕駛員監測系統(DMS)、乘員監測系統(OMS)、行人安全解決方案(如主動引擎蓋頂升 器,用於減輕行人頭部受到的撞擊)及電池保護系統。 - 汽車電子解決方案包括汽車智能解決方案,即智能座艙域控系統、智能網聯解決方案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新 能源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包括電池管理系統及功率電子產品;以及人機交互產品,包括中央和駕駛模式控制器 、中控面板、多功能方向盤開關和空調控制器。 - 集團亦提供其他汽車零部件產品,包括座艙部件(空氣管理系統以及應用於汽車門飾板等內部區域的飾件)和 電動車充配電系統。 - 截至2025年4月,集團在全球設有逾25個研發中心及逾60個生產基地,覆蓋亞洲、歐洲及北美等主要 汽車市場;客戶主要為整車廠客戶,覆蓋全球逾100個汽車品牌。 |
| 業績表現2025 | 2024 |
|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9月止九個月,集團營業額增加11﹒4%至458﹒44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19%至11﹒2億元。 - 截至2025年6月止半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2﹒1%至303﹒4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 溢利增長11﹒1%至7﹒08億元。期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31﹒2%至55﹒09億元,毛利率上升2﹒6個百分點至18﹒2%; (二)汽車安全系統:營業額增長0﹒9%至184﹒27億元,佔總營業額60﹒7%,稅前利潤下跌 13﹒4%至5﹒13億元; (三)汽車電子系統:營業額增長2%至84﹒65億元,佔總營業額27﹒9%,稅前利潤減少1﹒1%至 5﹒33億元; (四)汽車零部件:營業額及稅前利潤分別錄得25﹒02億元及7518萬元; (五)衡器:營業額及稅前利潤分別錄得4﹒36億元及683萬元; (六)其他:營業額增加1﹒3%至5﹒18億元,稅前利潤減少23﹒6%至1﹒37億元; (七)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7﹒24億元,貸款和借款為260﹒78 億元。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於2025年10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計劃持續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等領域進行升級和優化,並進一步開發跨域產品和解決方 案,並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應用; (二)計劃拓展至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當中聚焦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一體化機器人組件方案,並提供場景 訓練及測試服務; (三)計劃探索新興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前沿應用,當中擬積極布局開發下一代車載功率電子產品,及加 速推進新一代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產品、超級快充技術、多功能直流電壓轉換器等車載功率電子產品的 研發及商業化; (四)計劃優化全球項目的產能規劃、逐步統一全球採購流程及將ESG原則融入採購程序、開發和培養新的 戰略供應商、加大對自動化工廠的投資、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智能生產、升級供應鏈管理系統,及精簡和 集中高成本地區(包括歐洲和美洲的某些地區)的產能,並在中國、菲律賓和摩洛哥等成本優勢地區建 立新的生產基地等,從而打造一個高效協同的全球一體化生產網絡。 - 2025年11月,集團發售新股上市,估計集資淨額34﹒59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約12﹒11億港元(佔35%)用於通過汽車智能解決方案和前沿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 (二)約12﹒11億港元(佔35%)用於改善生產製造能力、成本效益及供應鏈管理; (三)約3﹒46億港元(佔10%)用於擴大海外業務市場佔有率; (四)約3﹒46億港元(佔10%)用於潛在投資和併購; (五)約3﹒46億港元(佔10%)用於營運資金。 |
| 股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