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改善現參差,盛事引客撐轉型
28/07/2025
第二季經濟增長預估數據將揭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升勢持續,研判偏樂觀,但與市民體驗到的零售、就業市道有落差。即使整體私人消費有望止跌回暖,當局仍要設法辦好盛事爭取即時引入活水,紓減結構轉型期的痛楚。
陳茂波昨於網誌指出,周四公布的本地生產總值(GDP)預估,將連續第10季按年上揚。隨著本港股市向好,貿戰略為降溫,市場亦早已調升次季GDP增長預估值,最新共識看升2.7%。
欠信心多儲錢,消費仍遜疫前
司長特別提到,5月零售銷售量早前終止14連跌,顯示消費市場初步回穩;他透露已收縮了4季的私人消費,第二季可望回升。
新冠疫情過後,市民每逢假日愛好北上外遊,坊間不時詬病,全城大量流失消費力,拖累零售餐飲業,商場街道空舖連連。
不過,統計處的私人消費開支(PCE),已涵蓋居民境內外所有花費。當今年首季PCE撇除通脹後,竟比去年和2018年同期都要差,反映即使實質GDP接連回升,且已重新破頂,市民大概仍因信心不足、就業不穩,或者未知挑戰,儲多了錢以備不時之需。第二季PCE的變化,料給予各界更多啟示。
特區政府常表示,本港推動新興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有成績,落戶龍頭企業、初創企業大增。經濟結構升級轉型,是提高全城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卻起碼中期才能帶來顯著動能、廣泛創建高薪職位,難以即時輻射惠及各行各業。
貿發局與渣打早前的第二季大灣區景氣調查亦清楚顯示,「創新和技術」當下表現理想,「零售和批發」令人失望,當中港企對現狀和前景的信心,均在全區墊底。
面對香港第二季私人住宅施工量按季再縮約3成,建造業最新一期失業率急升,以6.8%冠絕主要行業,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有從業員向特首求助,不盡令人意外。
然而,除了建造,其他勞動力密集行業如零售餐飲,整體勞工市場的潛在隱憂亦毋庸忽視。無論股票集資或資產管理規模,金融業近期均是捷報頻傳,但這支柱產業的失業率,短短5個月間已躍升1.3個百分點,至3.4%。
就算金融失業率仍略低於全城平均,科技基建及人工智能減省程序、取代真人的影響,始終不可小覷。前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近日撰文指出,金融業第二季僱用26.8萬人,比2021年仍少兩萬人,建議仔細分拆研究職場數據變化。
價高照破慳囊,首重出色體驗
近年,港人要前往價廉物美的深圳、珠海,愈益快捷方便,本港位居全球前列的租金水平,難免承壓。一些業主近期認清實況,願調低新租、續租叫價,令長期空舖再有人入駐,但食肆商號被逆市加租趕走的報道,也所在多有。
比於港人境外開支總額或升幅,非居民在本地市場變得省吃儉用,其實一度對全城經濟有更大傷害,幸而相關支出,短短兩年間已回升約5成,有助買時間支持經濟升級,紓減轉型痛楚。政商界當下似乎逐漸掌握到海內外旅客追求獨有個人體驗的消費新模式,廣邀巨星表演、聯乘知名知識產權(IP)策展,設計限定版精品等等,未來尚要再接再厲。
啟德體育園開幕後,本港文化體育旅遊不再受硬件掣肘,更有條件吸引頂級歌星或球隊前來。剛過去的周六,利物浦和AC米蘭兩支足球勁旅交手,引來近5萬人入場,輕鬆刷新本地觀賽記錄,亦刺激鄰近酒店入住率大升。有學者估算,8天的足球盛會可帶來逾4億元經濟貢獻。
自由行旅客常批評香港物價貴,但體育園不乏內地人全家購票入場,動漫展幾乎人皆大破慳囊之餘,更不怕大排長龍。文體藝盛事俱有魅力令人豪花,要給予經濟更大支持,還看草地質素、扮裝拍照等安排,可否力臻完善。
【你點睇?】台灣地區「大罷免」失敗,你對兩岸關係回暖是否抱有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