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自今年4月起,由20264點起步,其後節節上升,最終(我估計)升到今個月初的27381點(即市高位),又或者27287點(收市高位)後回落,但當中已累積上升三成半。
我相信,這對於絕大部分機構投資者來說,都已經是不錯的回報。如果是基金經理的話,他們的客戶也應該收貨(當然,更重要是不跑輸大市)。因此,這段期間如果再沒有特別利好消息,這一季港股好可能會處於整固狀態,明年起才會重拾升軌。
港股經過一輪急升之後,個別升幅頗大的股份(我只針對大型股),例如泡泡瑪特(09992)和寧德時代(03750)等等,近期股價都像過山車一樣,真是少一點心血也不行。
因此,個別投資者仍然傾向挑選優質的高息股。其實,隨著年紀漸長,我的投資風格也漸趨保守,同樣鍾情穩健的收息股呢!
如果大家是貼市的投資者,必然會感受到優質高息股在近年的市況下是何等可愛了,因為當大市疲弱的時候,這些股票往往能夠逆市上升;而當大市急升時,它們也表現堅挺,升多跌少。總之,持有這些股票是很安心和窩心的。
因為持有這些股票,每年還可以收到可觀的股息,絕對是「財息兼收」。如果是在2021年之後開始買入高息股的投資者,應該會認同我的說法吧!
*「市值管理」造就高息股*
在此我要強調一點,本欄是中資股的品評,因此我所指的高息股,都是指中資的高息股。自從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國有企業的高管要做好「市值管理」,賺大錢的企業要提高分紅,甚至要多幾次分紅,讓股東能夠分享企業的經營成果後,在港上市的一眾超大型國企,都開始按照中央指示,落實有關措施,結果造就了幾隻優質的高息股。
無他,因為這些企業規模龐大,加上業務十分穩定,她們就由增加派息開始,除了提高派息比率之外,也由一年派息一次,改為一年派息兩次。
股息增加了,自然能夠吸引投資者入市。再者,2021年中之後大市回落,港股更連跌4年(由2020年起至2023年),資金自然流入股價相對穩定,兼且有高息派的股票。
所謂水到渠成,只要有錢流入,股價就會上升;股價升,代表市值也回升,這就能夠完成中央委派的任務了。從投資者的角度,如果大家錯過了2021年起買入高息股的機會,現在才醒覺又是否太遲呢?
我認為,這確實有點遲了!某程度來說,大家是少了選擇,2021年的時候,這類股票俯拾皆是。最近我做了一次功課,發覺買得落手的優質高息股已經寥寥可數。正如今日文章的標題,如今可能只剩中移動(00941)和中海油(00883)了。
*中移動預期息率6.2厘*
中移動去年派息兩次,合共派息5.09元,以昨日(23日)收市價85.1元計,往績股息率接近6厘。而2025年的中期股息是2.75元,比2024年同期增加5.8%。
以此推算,2025年全年的派息可以達到5.34元,同樣以昨日的收市價85.1元計,預測息率大約6.2厘。以今時今日的市場利率來說,雖不至於很吸引,但已經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了。
至於中海油,去年同樣派息兩次,合共派息1.4元,以昨日收市價19.92元計,往績息率剛好7厘。而2025年的中期息則是0.73元,比2024年減少約1.3%。
以此推算,2025年全年派息可能只有1.38元,同樣以昨日收市價19.92元計,預測息率仍有近7厘。
只不過,買中資股收息要扣起一成股息稅,所以,中移動的實際預期息率只有5.7厘,而中海油就只有6.2厘左右。
但這個情況適用於所有中資股,因此,在當前連四大內銀股的股息率都跌至5.5厘的時候(主要因為股價上升了,股息率就相應下降),如果連同一成股息稅,買內銀股收息絕對不及買中移動或中海油呢!
如果兩者之中要我揀,我仍然傾向揀中移動,因為中移動的業務比中海油更穩定,絕對可以維持穩定的派息。事實上,中海油今年的中期息稍減,也是因為上半年的盈利倒退了一成二。
但中移動的派息比率已經升至72%左右,估計再上升空間有限,而中海油的派息比率只不過45%左右,絕對有上調空間。因此,這兩隻優質高息股仍然是可以選擇的。《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歐盟擬要求中企須向當地公司轉移技術方可營運,你認為中方會否採取強烈反制?►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