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53 恒指瑞銀七八牛3 (R 牛證)
即時 按盤價 升0.107 +0.005 (+4.902%)

14/07/2025 08:10

《政政經經-石鏡泉》歐美銀行股要收工了

  《政政經經》最近全球金融圈發生了一件極不尋常的事,沒有媒體大肆報道,也沒有專家解
釋,但足以撼動整個資本世界的秩序。此事為何?
 
  就在過去兩周,科威特投資局(KIA)--一家管理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全球第5大主
權基金--連續出手砸盤美國銀行(US﹒BAC)和友邦保險(01299)兩家全球金融巨
頭,金額之大、操作之隱秘、時間之緊湊,讓整個市場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KIA在7月8日美東時間透過隔夜大宗交易的方式,一次賣出31億美元的美銀(華爾街
六大行之一)股票,每股作價47﹒95美元。注意這價格比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還打了
1﹒5%折扣,而這筆交易僅用一晚就完成,幾乎沒有任何市場預警,與此同時美國銀行股價應
聲下跌超過2%。
 
  2008年次按危機爆發,華爾街奄奄一息,美林證券急需輸血,KIA果斷出手注資20
億美元,成為少數白武士之一。隨後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這筆投資也變成了對美國銀行的長期
持股,持有了整整17年。為甚麼是現在賣出?這時突然扔貨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另一筆交易更是重磅,KIA透過一系列大宗交易,清倉了3﹒94億股友邦保險,交易金
額高達268億元。他們在2010年就已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了友邦IPO,當時買入價格僅
為19﹒68元,而此次賣出價是每股68元,升了接近2﹒5倍,這是一筆妥妥的長期價值投
資。
 
  KIA兩個分別持有17年、15年的長期重倉,在兩周內連續全部清倉,這背後絕對不是
巧合。
 
*科威特投資局審視傳統資產的價值*
 
  從這次KIA撤出美國銀行與友邦保險來看,他們似乎正在重新審視傳統金融資產的投資價
值。雖然官方未透露具體調倉方向,但注意到KIA近年來已明顯加大對新興技術、能源轉型、
戰略資源的配置比例,包括參投半導體、氫能、電動車供應鏈等領域的私募基金。
 
  阿布扎比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陸續退出歐洲銀行業,同時加倉AI芯片公司
Graphcore,太陽能產業鏈龍頭Suniva;沙特PIF公共投資基金在2024年
底減持滙豐(00005)、富通銀行的股份,同時重倉投資了美國氫能源基礎設施。
 
  阿聯酋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數碼資產戰略基金,布局美元穩定幣Circle與全球支付網路
。中東金主們集體在做一件事--「脫實向虛」,不再滿足於持有歐美金融系統債權,而是轉向
有產業、技術、能源控制權的核心資產。他們砍掉保守投資者最信任的資產,而買入保守投資者
最厭惡的「未來基建」,這背後是全球金融周期的深層變化:
 
  一、傳統銀行盈利模式受遏,息差被「高利率+金融科技」擠壓;
 
  二、地緣政治對金融系統的中立性構成挑戰,西方監管的不確定性增加;
 
  三、新興領域如AI、能源、資源的資本回報率遠超傳統金融行業。
 
  當連最古老、最穩健的那批「Old Money」都開始抽身離場,意味著一個時代真的
結束了:銀行不再是他們信任的港灣,真正的大錢正悄悄轉向能定義未來的新戰場。另一邊「新
金融力量」正悄然崛起,那就是數碼美元背後的基建公司,尤其是剛在美股上市的穩定幣巨頭
Circle(US﹒CRCL)。
 
  Circle作為USDC穩定幣的發行商,就是這場資本轉向的典型代表,在2025年
6月IPO當日大升168%,市值暴漲至450億美元以上。截至7月初,Circle股價
累計上漲近500%,成為美股最強勢的「新金融股」之一。更誇張的是,這波押注
Circle的不只是矽谷VC這類「新錢」,背後還有中東主權基金、對沖基金、甚至「老錢
」中的代表人物。你可以理解為「Old money+New money」聯手出擊,一起
下注美元數碼化的未來。
 
  這才是最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地方。Circle不是銀行,卻可能控制未來美元的支付路徑
。而中東金主、科技資本已經悄悄在布局,在他們撤出美銀、友邦的同時,手卻已經伸向了這些
金融基礎設施的「骨幹股權」。這,就是下一代金融秩序的雛形。
 
  如果你是散戶,看到這你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因為接下來要說的,是直接清晰的告訴你
「你的對手盤是誰」。交易如果連自己的對手都不瞭解,那麼輸就是注定的結局了。
 
*現在買銀行股,小心淪為接盤俠*
 
  我們繼續深挖美銀、友邦兩筆大宗交易,到底是誰敢在這個時點接下中東金主拋出的數十億
美元籌碼?從公開資料和成交方式來看,美國銀行這筆31億美元的大宗交易很可能是被大型機
構投資者、特別是ETF指數基金與量化基金被動接盤,因為這類基金的買入邏輯並不是看好公
司未來,而是跟隨權重、追蹤指數,屬於典型的「系統性買盤」。比如說,如果標普500指數
中的銀行板塊權重上升,那這些被動基金就必須按比例增持,無論價格高低、風險如何。換句話
說,他們的買入不是基於對銀行基本面的判斷,而是程式化機械動作。
 
  而在友邦的交易中更是如此,多家港股通基金、南向資金ETF、被動指數配置基金紛紛在
成交記錄中現身。同樣地,他們買入是因為友邦在恆生指數中的權重較高,是不得不加大配置的
選擇。
 
  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弔詭的局面:
  
  真正理解風險的大資金在默默撤退,不明真相的散戶在追升,機制限制下的ETF基金則被
逼接盤。
 
  表面上這是一場正常的換手交易,但如果你看得更深就會發現,這是一次有計劃的撤資行動
,而那些真正有判斷力的資金正在離場,留下的卻是大量被動跟風的散戶與ETF在接盤。
 
*金融股是「系統性失寵」*
 
  更深一層的擔憂在於主權基金的撤資可能不是區域性調整,而是「結構性信心動搖」的開始
。在2023年到2024年間,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外資在減持美國國債,中國、日本、比利時
、盧森堡持倉都在下降,而如今連美股中的核心金融股都開始被減持。那美國金融體系的「信用
錨」還剩下甚麼?
 
  這可能會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1﹒ 金融機構股價下跌,市值縮水,信用收縮;
 
  2﹒ 影響融資能力,貸款收緊,經濟擴張受限;
 
  3﹒ 監管進一步加壓,銀行風險偏好下降,市場活力減弱。
 
  而這一切已經在上周兩筆交易中悄然開始了。
 
  市場總以為主權基金是「最後的壓艙石」,是最不會出逃的錢,但當壓艙石都開始挪動,整
個船身的平衡還安全嗎?這不是危言聳聽,留給普通人的逃生時間已經不多了。
 
  接下來會講一個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真相:為甚麼價值投資在今天的金融股上已經徹底失效了

 
  2022年加息開啟以來,美銀不僅股價持續低迷,更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巴郡)悄然減
持,但真正該擔心的不是股價,而是這類銀行股所代表的「價值投資信仰」正在被摧毀。過去他
們是穩定現金流和周期安全邊際的象徵,而現在他們卻愈來愈像政策工具,負擔沉重、增長乏力
的資本陷阱,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金融股跌了多少不關鍵,而是他們「憑甚麼還能升」的故事已經開始講不通了。傳統的價值
投資信仰是建立在幾個大前提之上的:盈利穩定、派息穩健、金融監管可預測、全球資本遵循「
低估值高派息」的安全套利邏輯,但今天這些支撐的邏輯正在一項項崩塌,全球政策不再穩定,
貨幣體系在重構,連主權基金都不願再為金融系統的信用背書。
 
  過去你可以安心持有銀行、保險、地產龍頭,靠時間和派息獲得結構性複式利潤,而今天這
些行業在估值上便宜,但在結構上正在被淘汰,這不是價值低估,這是認知錯配。你以為他們是
暫時低潮,其實他們可能早就從核心資產變成了邊緣配置,更重要的是,這場撤資行動並不是被
動響應市場情緒,而是主動性的資產遷徙,就連以穩健著稱的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央行外匯儲
備管理機構,現在也在調倉、再分配、再定價。
 
  聽到這裏也許你心裏還殘留著焦慮與不安,但我要告訴你,情緒不會帶來答案,認知才會改
變結局。我已經把整個資金遷徙的方向講清楚了,那些板塊我們要極力避開,至於哪些領域值得
埋伏,你心裏應該有了初步判斷。像銀行、保險這類傳統金融權重股,現在不是估值低,而是「
系統性失寵」;而像Circle這類金融科技基礎設施、能源轉型核心、關鍵資源與數碼貨幣
橋樑資產,才是主權資金正在大舉下注的方向。
 
  未來的結構性紅利,就藏在這些你沒研究過的資產裏。限於篇幅,明天(15日)續。《資
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專訪》陸叔:ATMXJ邊隻要買邊兩隻要避,泡泡瑪特點部署► 立即收看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14/07/2025 17:59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Bonus】賞你利嘉敏親筆簽名新書《逆齡生活日常》(價值HK$168)

【限時優惠$68/月】申請etnet強化版MQ手機串流報價服務 捕捉板塊輪動,提高獲利勝算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關稅戰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5

北上食買玩

Wonder in Art

理財秘笈

流感高峰期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