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稻田被調出港股通 短期波動與長期潛力的價值重估
11/09/2025
9月8日,港股通最新定期調整正式生效,共有20只個股新晉入圍,20只被調出。港股通成分股的調整主要基於股票流動性等客觀指標,並不直接反映企業基本面或長期價值。
十月稻田出現在了本次調出名單中,中信建投研報分析稱,十月稻田被移除恒生指數成分股主要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未完成H股全流通,流通股份僅為總股本的40%,流通值較低而未達到2025年9月恒生指數成分股市值要求,實際上,公司總市值符合港股通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公告顯示,公司6.46億股非上市股份轉換為H股股份已於7月14日完成,且該等轉換H股於7月15日上午九點整起開始在聯交所上市。中信建投研報分析稱,公司當前已通過所有股份在港股全流通申請,7月15日起以總市值參與恒生指數成分股評選,預計2026年重回港股通的概率較高。同時,公司基本面表現強勁,該機構給予十月稻田“買入”評級。
此次調整雖帶來短期波動,卻也為市場重新審視十月稻田的真實價值提供了契機。如果透過表象深挖該企業內核,其真實價值正在顯現。
中報業績逆勢增長 多品類穩健增長
十月稻田誕生於2011年,主要生產和銷售預包裝優質大米、玉米、雜糧、豆類及幹貨產品,旗下品牌包括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等。
就在調出消息公布前不久,十月稻田剛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中期成績單:上半年,十月稻田實現營收30.64億元,同比增長16.9%,經調整凈利潤為2.9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7.7%。這一高增長,展現出公司在多變市場環境下的強勁經營能力。
細分來看,2025上半年大米產品收入20.66億元,同比增長21%,仍為最大收入來源;除了聚焦高端大米業績增長,十月稻田也發揮領先影響力,參與制定五常大米新國標,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玉米產品則以營收4.33億元成為第二大品類,延續了24年的品類勢能,十月稻田陸續推出燒烤、麻辣等風味玉米系列,切入零食、輕食場景,再度拓寬消費人群。雜糧、豆類及其他產品和幹貨及其他產品分別收入2.74億元和2.90億元,均實現穩健增長。多品類戰略正逐步發力,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曲線。
在鞏固大米基本盤的同時,十月稻田持續推動產品創新與品類拓展。公司不僅推出玉米漿包、黃油手抓餅等方便型食品,還積極布局調味等細分賽道,如歐芹大蒜鹽、沙拉汁等,以響應現代家庭對健康、便捷飲食的需求。
與此同時,十月稻田品牌定位也於今年全新升級為“家庭食品創新品牌”,這背後不僅意味著戰略躍遷,也意味著重構品牌價值和消費者情感鏈接,在突破產品邊界的同時,品牌也從單一場景向家庭生活全場景滲透。
更多的產品,更多的品類,更多的消費場景,將為十月稻田未來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和想象空間。
打通全渠道 夯實供應鏈 構築企業增長根基
對於消費品企業而言,持續的創新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增長點,而渠道和供應鏈則是企業發展的堅實護城河。
就半年報業績而言,十月稻田在線渠道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7.76億元增加3.4%至18.37億元,作為基本盤的線上業務,保持了一貫的穩定增長;積極布局的商超和經銷商渠道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通過合作山姆、胖東來等高勢能渠道,商超收入達到4.96億元,同比增長26.0%,來自經銷商的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29.8%。直接客戶收入5.63億元,同比增長75.1%,這是由於品牌認可度提升,企業及個人客戶的銷量明顯增加。
此外,十月稻田與時俱進,精準洞察城市消費“最後一公里”的痛點,在即時零售領域快速發力,完成對小象超市、樸樸超市、叮咚買菜等平台的深入布局,搶占即時零售萬億市場先機。憑借前瞻性的渠道戰略,十月稻田構建了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營銷網絡。
在供應鏈方面,十月稻田打通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路,圍繞核心產區戰略性布局了6個現代化產業基地;在物流端,十月稻田在上海、天津、成都、沈陽和東莞的五個自營區域配送中心以及若幹地方倉庫建立了現代化庫配體系;在生產端,十月稻田通過數字化手段重塑生產模式,20+條自動化生產線,精準化生產體系。
憑借壁壘和優勢,多年來,十月稻田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調研顯示,十月稻田累計服務1.4億中國家庭用戶、連續六年東北大米中國銷量領先、連續兩年玉米品類中國銷量領先。
當前,隨著“體重管理”成為年度熱詞,健康飲食理念持續普及,食品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十月稻田憑借在主食、雜糧等健康食品領域的長期積累,有望借勢進一步拓展市場。
盡管暫時離開港股通名單,但十月稻田的基本面並未改變,業績持續高增長、多品類布局深化、全渠道優勢鞏固,均為其長期價值提供支撐。在市場情緒波動導致的定價偏差中,真正的價值往往正在浮現。
【你點睇?】中國上周舉行閱兵,特朗普隨後周五簽令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你認為兩者是否相關?►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