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互轟美俱傷,停火脆弱結更緊
25/06/2025
伊朗、以色列互轟近兩周,終原則上同意停火,各國料能稍舒口氣。然而停火基礎脆弱,變數不少之餘,伊以及美國過去12天都付出了不同代價,卻未有增加持久和平機會,反而使原本的安全困境變得更複雜和危險。
按戰爭目標衡量,以色列這次恐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以方發動軍事衝突,目標是消滅伊朗核計劃構成的潛在威脅。不過就算有美軍介入,分析普遍認為伊朗核設施未被完全摧毀,濃縮鈾更早已被轉移。
以色列雖然事前做了大量情報和潛伏工作,突襲伊朗取得巨大戰術成功,惟依然嚴重低估了伊朗能力水平、儲備深度,未能速戰速決,阻止戰事變成雙方互轟的消耗拉鋸。
以方精心建立的反導防空體系,被伊朗導彈加無人機飽和攻擊破功,高價攔截彈藥不敷消耗。特拉維夫為代表的以色列主要城市,多處出現宛如加沙的廢墟景象。
以色列縱然民防發達,大幅降低了本國人命傷亡,但民眾終日出入防空設施、無法正常生活所致的經濟損失和心理衝擊,很可能令「以戰養政」的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後續承受更大壓力。
以國防禦被破,美軍自曝局限
美國今次避過了泥潭,從中東抽身難度卻變得更高。多得與美伊關係俱佳的卡塔爾居中協調,美國在轟炸伊核設施後,伊朗只象徵式攻擊卡塔爾美軍基地了事。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得以在國內親猶、民粹兩股勢力間折衷,幫助以色列同時避免陷入中東泥潭。
只是美方非但沒有解決,反而加劇了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安全困境。美國本與伊朗談判核問題,竟忽然被以色列戰略綁架,軍事襲擊伊朗。特朗普不但在貿易談判言而無信,連涉及戰爭與和平大事的問題都是如此。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信譽,勢進一步遭受不可逆轉挫損。
伊核問題今後更難談判解決之餘,美國出動戰略武器也未能摧毀伊朗核設施,更暴露了美軍能力局限。美國今次為了幫助以色列,還額外消耗一批產能不足以彌補的高端彈藥,美軍在亞太地區維持威懾將變得更加吃力。
至於伊朗,今次雖然實現了具體報復,但也遭受了慘重損失。伊朗既失去一批軍政要員和科學家,也耗掉大量彈藥與武器裝備,國力在經濟本來羸弱下進一步透支,國家前景恐變得更風雨飄搖。
伊朗損失慘重,恐會決心擁核
更令人不安的是,伊朗遭美國出賣後,或會下定決心發展核武自保。豐度已達60%的濃縮鈾,提煉至武器級的90%水平,技術上也許只需數周時間,核設施受損頂多令過程延緩。
而且伊朗已經掌握成熟的導彈技術,一旦擁核必定改寫中東力量格局,並進一步加劇以色列和區內各國的安全困境。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區強國,屆時不排除亦會採取核模糊戰略,尋求生產儲備接近武器級水平的核材料,作為自保籌碼。
美國的影響力和責任感不斷衰退,以色列、伊朗以至其他中東國家,都在嘗試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中東硝煙未散之際,新的危機又擴散發酵,需要國際持續關注和協商。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