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盛事說好故事 港積極迎國際新局
31/10/2022
香港復常蓄勢待發!本周迎來國際金融峰會等多場盛事,隨着社交措施距離步步放寬,此刻正是向世界展示「香港回來了」良機,本港更應排除外部干擾,理直氣壯說好自己故事。
港府不但要在復常之路追落後,更要放眼長遠,做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部署,鞏固和擴大背靠國家、面向世界的優勢,積極應對世界格局劇變。
本港疫下憋屈多時,終有機會重新出發。金融科技周今日展開之餘,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投資者對話研討會,還有7人欖球賽亦會在本周相繼舉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金融科技周有300間國際企業、超過1.2萬人參與,可展示本港優勢,傳遞香港「打開門做生意」信息。
適值中美博弈白熱化、區內和國際不穩定因素劇增,香港更尤其易受潛在的金融戰影響,說好自己故事,須克服不懷好意的干擾。美國兩名民主黨參議員上綱上綫,呼籲財金巨頭不要出席金融峰會,又力圖將峰會政治化,可見就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形容,美國打壓香港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目的就是想我們辦不成或辦不好盛事。
發揮地主之誼 安全寬限迎客
面對無理打壓,本港更需理直氣壯加強發聲,該反駁的就要反駁。港府今次盡地主之誼,在管控疫情風險前提下,為來港與會的國際銀行家推出方便聚會的安排,確保盛事順利舉行。
同時,港府對內亦要做好自己的事,盡快恢復經濟鞏固競爭力。當局在「0+3」基礎下,早前再宣布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取消餐飲業營業時間限制,在在都向市民和外界展示出向寬限復常邁進、不走回頭路的決心,接下來亦應繼續小步快走。
除了改善眼前環境,香港還須為長遠打算,部署應對更激烈競爭。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馬之際,防疫措施更寬鬆的新加坡周三會展開金融科技節,與香港撞期,大有搶生意之意。
誠然,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指出,香港金融市場比獅城仍有優勢。港股去年市值超過42萬億、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別高新加坡7倍及2.7倍;總成交額41萬億港元創歷年新高,比新加坡的1.9萬億港元高出超過20倍。
然而,世界變局正在加速演進,香港維持競爭力並不能只靠食老本。中美未來在台海較量極大機會升級,勢必牽動香港在內兩岸三地,新加坡正是看準機會,嘗試充當香港一直以來角色。因此本港亦需加倍把握和發掘內地發展機遇,保住存量之餘也爭取增量。
其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謂香港金融發展重中之中。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年初指,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升至3.2%歷史新高,名列美元、歐元、英鎊之後全球第四,超過日圓。
抓人幣國際化 保長遠競爭力
國際清算銀行(BIS)日前亦公布,人民幣在全球外滙市場的交易量躍升至7%新高,排行第五。許正宇便指出,本港絕對有能力發揮好離岸人民幣中心角色,財庫局和內地正探討進一步活化離岸人民幣生態圈。
中央在二十大後正展開外交攻勢,開門迎接多國領導人。德國總理朔爾茨本周將成為疫後訪華的第一位西方領導人,可見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經貿聯繫,仍是中外關係壓艙石,為動盪世界格局注入穩定劑。香港在此其中,需要更加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擴大參與大灣區、一帶一路等戰略,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
【你點睇?】日揆言論引發中日關係惡化,當局更新外遊警示呼籲赴日提高警惕。你短期內會否赴日旅行?►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