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 | FOCUS | AI臨業績大考,科技巨頭爭裁員
28/10/2025
美股七雄(Magnificent 7)「業績大考」周三(29日)起陸續揭盅之際,亞馬遜被曝啟動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裁員動作,Meta亦已於上周動刀其「超級智慧實驗室(MSL)」,顯示即使是坐擁巨額資本、頂尖精英的科技巨頭,也難避精簡、重組宿命,背後是市場對AI大龍鳳的期待,正從理想主義的「叫好」,迅速轉為現實驅動的「叫座」。
亞馬遜擬裁3萬,白領亦遭殃
今年資本開支高達1000億美元的亞馬遜,最新加入精簡架構、節省現金之列。這個全美第二大僱主據報今日起派「大信封」,涉及高達3萬名或10%員工。公司內部文件並顯示,到2033年,將用機器人、AI等工具取代60萬名員工。

亞馬遜內部文件顯示,到2033年,將用機器人、AI等工具取代60萬名員工。(AP)
如同京東物流近日宣布,未來5年將採購300萬台機器人、100萬台無人車、10萬架無人機,以電子商務為核心業務的亞馬遜,擁抱「智能+自動」化紅利可謂無可厚非。不過,在倉儲、物流等藍領職位之外,廣告、人力資源、入門級IT等白領職位亦遭殃及,無疑響起更大連鎖反應的警號。
Meta精簡決策,攻超級智慧
更極端的例子是今年資本開支同樣高達1180億美元的Meta,其6月成立的「超級智慧實驗室」,過去數月頻頻以高薪向OpenAI、谷歌等大舉挖角,上周卻宣布裁員600人,以縮減團隊規模、更快做出決策。

Meta 6月最新成立「超級智慧實驗室」,上周宣布裁員600人。
「超級智慧實驗室」被寄予開發下一代版本Llama 4,以抗衡OpenAI的厚望,惟進度不佳引發執行長朱克伯格不滿。最終由首席AI官Alexandr Wang操刀,縮減負責基礎研究、基礎設施的團隊,將資源集中「超級智慧」研發。
AI達爾文,指向流量盈利KPI
此意味著,隨著大燒銀紙的AI軍備競賽進入第三年,有關流量、盈利等KPI的驗證壓力愈趨現實。無論是擁有AI素養者,例如專注大模型高效訓練及推理的華人科學家田淵棟也在Meta裁員之列;還是昔日AI黑馬者,例如去年異軍突起的月之暗面旗下Kimi月活迅速掉隊……都恐淪為「AI達爾文」主義的犧牲品。

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或取代9200萬個工作崗位。(AP)
眼見AI洗牌效應才剛剛開始,不單Z世代面臨史上最嚴峻的就業競爭,世界經濟論壇更預計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2030年或取代9200萬個工作崗位,內地202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新報名人數刷新高,香港25/26年度公務員聯招錄逾2萬人申請,會否是最後的「諾亞方舟」?
撰文:金子安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