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
            
            解讀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滙豐與中節能皓信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大灣區ESG區域指數達122.79(按年微升),行業子指數創250.92新高(年增19%),GSSS債券發行規模持續上升,廣東碳標籤平台7月上線並實現粵港互認。
事實要點:
▷ 行業子指數250.92(年增19%)
▷ 區域指數122.79(按年微升)
▷ GSSS債券發行規模保持上升趨勢
▷ 廣東碳標籤平台7月上線(首實現粵港互認)
▷ 綠色金融代幣化在香港實踐
  滙豐與中節能皓信發布的「滙豐大灣區ESG指數」2025年第三季度更新報告,其中滙豐大灣區ESG區域指數第三季度按年微升,達到122.79,而行業子指數則再創新高,達到250.92,按年增長19%。報告指出,大灣區作為國家綠色發展的高地,在碳足跡管理、綠色金融創新等方面繼續提速發展,同時積極探索及制訂以創新驅動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及標準。
  報告指出,過去幾年大灣區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也持續發力,GSSS(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可持續發展掛勾)債券、綠色貸款以及ESG主題基金的規模均保持上升趨勢,債券種類以及參與的機構也日趨多元,並且發行機構在地域分布上更為均衡。
  金融業的ESG表現也隨之穩步提升,在報告關注的重點行業中長期保持領先。除了GSSS債券發行規模提升和氣候資訊披露改善,金融業的數碼創新亦備受關注,尤其是綠色金融領域的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代幣化在香港實踐,有助降低投資門檻,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
  滙豐大灣區總監陳慶耀表示,大灣區匯聚了世界級金融、創新科技和高端製造等完整產業鏈,在推動綠色創新方面具備優勢。今年7月上線的廣東碳標簽資訊管理平台,不單有助企業實現碳足跡全程數碼化管理,讓消費者能夠方便查詢產品的碳足跡,更重要的是平台率先實現廣東與香港兩地之間的互認,在推動內地碳足跡核算對接國際標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體現大灣區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橋樑作用。
《經濟通通訊社31日專訊》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按盤價
 按盤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