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滙控(00005)於2025年10月9日提出以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銀行(00011),溢價30%涉資1041.6億港元,後者上半年不良貸款率升至6.69%,CRE信貸減值達250億港元。
事實要點:
▷ 私有化作價每股155港元(溢價30%涉資1041.6億港元)
▷ 恒生上半年不良貸款率6.69%(CRE信貸減值250億港元)
▷ 恒生財富管理收入增43%(新開Family+戶口增51%)
▷ 恒生市值2815億港元(滙控估值2900億港元)
▷ 恒生1972年上市首日股價186港元(歷史高位215港元)
【FOCUS】陷入多事之秋的恒生(00011),周四(9日)突因「滙控(00005)提私有化」發威,股價半日飆26%,幾乎全數追平大股東offer的三成溢價。但每股155元作價,相比215元的歷史紀錄,乃至1972年上市首日186元高位,仍如時代的一聲嘆息,惟滙控注定不會做蝕本買賣。
*CRE貸款風險,百年穩健失色*
曾幾何時,以「福利好、假期多、飯碗穩」著稱的恒生銀行,春末夏初開啟多部門裁員,令職場清流的招牌不再。與此同時,上半年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至6.69%,CRE信貸減值按年增85%至250億元,「具風險貸款」高達660億元,亦令「百年老店(成立於1933年)」的穩健濾鏡失色。
從此角度看,與其如早前市場傳聞將CRE貸款「10億美元」斬件式出售,不如由「阿媽」親自操刀、關門處理。畢竟相比恒生專注本地業務,並恐持續受累香港商業地產調整,滙控在亞洲其他地區貸款質素的穩健表現,都有助抵消香港CRE的困境。
*財富管理業務料強大協同效應*
眼見恒生壞帳升、盈利跌,滙控的私有化建議卻頗慷慨,行政總裁艾橋智就形容,出價甚至高於「分析師的恒生目標價」。以滙控對恒生估值2900億元計,遠高於後者1701億元(截至6月底)的淨資產。按恒生最新市值2815億元計,私有化料涉資1041.6億元(對應約37%股份)。
滙控強調,本次交易與壞帳問題「無關」,而是非常明確的增長型投資,「比回購更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到底何解?
私有化一旦成功,意味未來可將恒生全部盈利歸於囊中,提升滙控每股普通股盈利;更大的玄機直指財富管理業務的強大協同效應。上半年計,恒生財富管理服務費收入勁增43%,新開立的優越理財Family+戶口數按年增51%,優越理財內地客戶數亦按年增20%。
*「溢價三成」仍遠低歷史高位*
換言之,目前深陷CRE泥潭的恒生,固然是香港地產「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的犧牲品,但香港躋身「亞洲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的新風口下,未來的潛在價值勢未完全釋放。更何況即使「溢價30%」,亦遠低於2018年的215元歷史高位,乃至1972年上市首日的186元高位。
正如港產投資大師林森池所言,大股東私有化上市公司的原因,最重要當屬「股價未真實反映資產價值」。回想昔日大股東為首的財團以72億元私有化大藍籌利豐後,2021年轉手以281億元出售利豐物流,未來恒生的財富管理業務,會否是另一隻會生「金蛋」的鵝?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