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簡介 |
| - 集團主要在中國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電容器薄膜產品,包括電容器基膜及金屬化膜。 - 電容器基膜產品可分類為超薄基膜(厚度在2﹒0微米至3﹒9微米之間)、薄型基膜(厚度在4﹒0微米至 6﹒9微米之間)、中厚基膜(厚度在7﹒0微米至14﹒9微米之間)。電容器基膜所涵蓋的終端應用領域 包括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力系統、工業設備及家用電器。 - 金屬化膜乃通過在電容器基膜一面蒸鍍一層金屬層(通常是鋁及鋅)製造。當中,集團主要使用薄型基膜製造 金屬化膜,並已委聘第三方為集團提供使用超薄基膜製造的金屬化膜。 - 除電容器薄膜產品外,集團亦出售其他產品,包括: (1)再生顆粒:在電容器基膜製造過程中,透過回收廢棄薄膜而產生的,廢料經過壓碎後,透過擠壓重新導 入生產線,形成聚丙烯粒子,這些再生顆粒可應用於包裝及注塑等; (2)電子防盜標籤膜:使用電工級聚丙烯採用專有製程生產的專用薄膜產品,應用於超級市場、物流及倉儲 等領域; (3)複合銅箔基膜:複合銅箔是複合集流體(電池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的主要類型, 旨在收集電池的 電流,使能量能夠穩定且高效地輸出,特別適用於高性能電子設備。 - 於2025年11月,集團的電容器基膜生產工廠位於河北省,總建築面積約7﹒9萬平方米,而金屬化膜生 產工廠則位於安徽省,總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 - 集團的客戶主要包括薄膜電容器製造商及比亞迪(01211)。 |
| 業績表現2025 | 2024 |
| - 截至2025年5月止五個月,集團營業額下降3﹒2%至1﹒5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 降6﹒4%至3237萬元。期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23﹒2%至5573萬元,毛利率增加7﹒6個百分點至35﹒5%; (二)電容器基膜:營業額增加6%至1﹒23億元,佔總營業額78﹒5%,毛利增長27﹒3%至 5088萬元,毛利率增加6﹒9個百分點至41﹒2%。其中,超薄基膜、薄型基膜及中厚基膜之營 業額分別上升19﹒2%、4﹒9%及2﹒9%,至1339萬元、9264萬元及1736萬元; (三)金屬化膜:營業額下跌40﹒8%至2146萬元,佔總營業額13﹒7%,毛利減少9﹒2%至 454萬元,毛利率增加7﹒4個百分點至21﹒2%; (四)其他:營業額增長28﹒2%至1226萬元,毛利上升19%至31萬元,毛利率減少0﹒2個百分 點至2﹒5%; (五)於2025年5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5億元,銀行借款為6700萬元。流動 比率為5﹒2倍(2024年12月31日:6﹒9倍),資產負債比率(財務擔保負債、銀行借款、 租賃負債及稅項負債之和除以權益總額)為9﹒7%(2024年12月31日:3﹒5%)。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於2025年11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計劃提升產能,包括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升級,並於中國南方及河北省建立新製造設施,以增加四條電容 器基膜生產線,當中會提高生產設備從國內供應商採購的比例,以降低投資成本及生產成本,預期於 2027年電容器基膜的年產能將增加1﹒6萬噸,較2024年的年產能約1﹒2萬噸增加約1﹒3 倍; (二)計劃對國內採購的電工級聚丙烯進行生產試驗,由於現時集團按照行業慣例從海外供應商採購電工級聚 丙烯,若試驗成功,將可豐富原材料供應渠道及顯著降低生產成本; (三)計劃加強研發,重點加強超薄基膜工藝技術改進,目標將薄膜厚度降低至2﹒0微米,並擬積極研發新 技術和新產品,進一步拓展產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和新能源電力系統行業的終端應用場景。 - 2025年11月,集團發售新股上市,估計集資淨額3﹒89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約3﹒19億港元(佔82%)用於進一步擴大產能; (二)約1940萬港元(佔5%)用於提升研發能力; (三)約1170萬港元(佔3%)用於銷售及營銷活動; (四)約3890萬港元(佔10%)用於營運資金。 |
| 股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