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簡介 | ||||||||||
|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0988。 - 集團主要從事黃金、有色金屬採選及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業務,主要產品為黃金、白銀、電解銅等多種貴金屬、 有色金屬。 - 截止2025年2月20日止,集團擁有並經營7個黃金及多金屬礦山,包括中國的吉隆金礦、五龍金礦、錦 泰金礦及華泰金礦;老撾的塞班金銅礦;加納的瓦薩金礦;以及中國吉林省的瀚豐多金屬礦。 | ||||||||||
| 業績表現2025 | 2024 | 2023 | ||||||||||
|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9月止九個月,集團營業額上升38﹒9%至86﹒44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86﹒2%至20﹒58億元。期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期內主要產品產銷量情況: 1﹒礦產金:生產量下降0﹒4%至10﹐705﹒28千克,銷售量下跌2﹒6%至 10﹐669﹒23千克,銷售單價增長44﹒1%至729﹒58元/克; 2﹒電解銅:生產量上升20﹒2%至4836﹒46噸,銷售量增加30%至4871﹒59噸,銷 售單價增長8﹒6%至70﹐037﹒59元/噸; 3﹒銅精粉:生產量上升52﹒8%至1810﹒37噸,銷售量增加1﹒6倍至1819﹒72噸, 銷售單價增長1﹒4倍至23﹐147﹒67元/噸; 4﹒鉛精粉:生產量上升3%至2703﹒62噸,銷售量減少1﹒5%至2788﹒63噸,銷售單 價下跌5﹒4%至12﹐984﹒55元/噸; 5﹒鋅精粉:生產量上升82﹒5%至18﹐575﹒73噸,銷售量增長59﹒9%至 17﹐238﹒25噸,銷售單價下跌9﹒8%至6828﹒05元/噸; 6﹒鉬精粉:生產量上升4﹒2%至511﹒13噸,銷售量下降21﹒6%至458﹒67噸,銷售 單價增長0﹒1%至13﹒9萬元/噸;7﹒稀土產品:生產量為622﹒88噸,銷售量為 448﹒88噸,銷售單價為17﹒2萬元/噸; (二)於2025年9月30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49﹒95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6﹒05億元及 1﹒3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33﹒85%(2024年12月31日:47﹒25%)。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6月止半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5﹒6%至52﹒72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55﹒8%至11﹒07億元。期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境內採礦:營業額為12﹒16億元,佔總營業額23﹒1%,分部溢利為7﹒05億元; (二)境外採礦:營業額為39﹒31億元,佔總營業額74﹒6%,分部溢利為12﹒17億元; (三)按地區劃分,來自境內地區及境外地區之營業額分別增加21﹒4%及27﹒3%,至13﹒4億元及 39﹒21億元,分佔總營業額25﹒4%及74﹒4%; (四)於2025年6月30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51﹒25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11﹒72億元 及1﹒55億元。流動比率為2﹒5倍(2024年12月31日:1﹒6倍),資產負債比率(總負 債除以總資產)為37﹒19%(2024年12月31日:47﹒25%)。 |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 於2025年2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計劃對現有礦山持續進行擴產以及勘探增儲,進一步挖掘資源勘探及升級的潛能; (二)持續通過高質量黃金資產的境內外併購,增加資源量和儲量並提升產量,實現持續穩定增長; (三)持續優化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盈利能力,包括不斷探索創新技術,並注重通過集中採購、簡化組 織和人員優化等措施狠抓降本控費,並謹慎預估黃金產量和價格策略; (四)持續踐行「共生共長」的企業文化,確保管理團隊和員工的強大動力; (五)持續完善建設公司ESG治理,提升環保、安全、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標準。 - 2025年3月,集團發售新股上市,估計集資淨額31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約15﹒5億港元(佔50%)用於現有礦場的升級及勘探; (二)約12﹒4億港元(佔40%)用於潛在收購; (三)約3﹒1億港元(佔10%)用於營運資金。 | ||||||||||
| 股本變化 | ||||||||||
| ||||||||||
| 股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