殮房收費爭議大,速檢討實事求是
07/11/2025
醫療收費改革明年元旦實施,醫管局日前公布調整部分公院服務收費,當中殮房由不收費改為收費最具爭議,引起公眾強烈反彈,認為相關措施不合理,沒考慮處理身後事的繁瑣手續。當局須盡快檢討,以免令改革失焦。
醫管局推行醫療收費改革,因醫療系統長期高度依賴政府補貼,導致公院不勝負荷,輪候時間長。當局通過提高收費,以能者和輕症共付原則,將政府補貼率由97.6%逐步降至90%,更公平分配資源,減少濫用,並提升公院效率。
可是當調整醫療收費細節曝光,公眾焦點並非落在急症室收費由180元大幅增至400元方面,而是落在不為人注意的行政費用上,就是將殮房遺體存放由免費改為階梯式收費,首3天免費,其後每日收費介乎100元至550元不等,視乎停放多久而定。
沒諮詢殯儀業,被批閉門造車
醫管局解釋,近年約有10%遺體在公院殮房停放逾一個月,部分個案更長達逾一年,殮房收費是要改善殮房使用情況,減少浪費濫用,但沒說明是甚麼人濫用殮房服務,以及為何拖延領取遺體。
事實上,濫用殮房資源這個說法欠說服力,且不近人情,因家屬痛失摯愛親人,均希望盡快讓先人火化或入土為安,沒理由無故拖延。據殯儀業界透露,遺體逾月未能出殯,大多涉及雙老家庭,老伴死後,另一人無力獨自籌辦喪事;或因等候海外的親人回港,才遲遲領取遺體。
雖然醫管局表示會顧及部分有經濟困難的市民需要,為生前已領取綜援或長生津或獲減免醫療費用的病人,豁免或減免部分殮房服務費,對基層影響不大,但公眾對遞進式收費大表不滿,認為是向死人開刀,增加收入,以緩解政府財赤。
市民普遍認為要在3天免費期內處理好葬禮是不可能任務,因醫院向家屬發出醫學證明書,需要3至5個工作天,家屬才能辦理死亡登記手續和領取死亡證,然後才找殯儀公司安排喪禮細節,會按習俗擇日決定哪天適宜安葬,並與殯儀館靈堂和火葬場夾期,故由死者離世到完成葬禮需時3至4個星期。假如涉及將遺體運回內地安葬,更需聯繫在港的中介公司安排,所需時間更長。
市民最不滿的是,醫管局當初規劃開徵這項新收費時,對外隻字不提,也沒諮詢過殯儀界意見,在沒清楚殯葬流程下作出離地決定,予人閉門造車的觀感。
此外,醫管局在考慮如何開源及回收成本時,似乎未有考慮殯儀業和火葬場是否同時配合到。本港人口日益老化,可以預見未來死亡人口亦會持續增加,但殯儀館因地區居民強烈反對而長期無法擴充規模,未必能應付日益殷切的殯葬服務。除非政府允許增加殯儀館和火葬場,改善在吉日處理殯葬容量和流程,公院才有條件推出殮房收費服務。
宜作清晰解說,免令改革失焦
面對公眾質疑殮房收費只有3天免費期的不合理情況,醫衞局和醫管局應盡快理順這個問題,若認為有必要推行,須向公眾作出清晰解說,並人性化處理,考慮將免費期延長至4周,甚或暫緩執行,否則若強行落實,除了為死者的子孫製造麻煩外,也讓公眾只聚焦殮房收費爭議,而令整體醫療改革的原意被忽視。
醫管局以至政府部門宜汲取今次事件教訓,在規劃和制訂新政策前須做好公眾及業界溝通,才有望作出貼地而合理的決定,在推行時事半功倍。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