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發展欲提速,產業政策需清晰
06/10/2025
政府為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近日對洪水橋片區發展作多項調整,但未有觸及核心,北都發展主軸是由產業主導,至今未有龍頭企業落戶,當局宜盡快提出清晰產業政策,向社會解說提供誘因的原則,才能讓北都發展提速提效。
扶持產業誘因,需解說釋疑慮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對洪水橋新發展區內的片區發展作出多項調整,包括將原先規劃用作消防救護設施的用地改作住宅地,令住宅地由2幅增至3幅、區內一條主要公路將由政府負責興建、在土地招標時改用「雙信封制」,不再是價高者得;以及在制定北都專屬法例時,考慮在未有人入住的新發展區允許24小時施工。
這些調整明顯是在當前地產市道在築底階段,提高開發商的投標意慾。另一方面,政府未有解釋片區增加住宅地的原因,難免惹人低價賣地,影響財政收入的疑慮。
事實上,北都核心是產業主導,既然政府已經成立3個高層次的專責組分頭推進,當局的政策方向,要有清晰說明,也要解說提供特別誘因的原則,令公眾信服公共資源用得其所。
為了加快北都創科發展,港府過去兩年先後率團到深圳和杭州考察取經。其中杭州「六小龍」(DeepSeek、宇樹科技、遊戲科學、強腦科技、雲深處科技和群核科技)的成功經驗,反映杭州從電商之都,擴容成為更完整創科生態。
杭州的成績,與市政府有一套清晰產業政策有關。浙江省2017年率先提出「機械人+」行動計劃,省會杭州市政府提供政策扶持,除了資金補貼外,還提供辦公空間、打造高度包容和便利創新的營商環境、引進和培育人才,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科生態系統。
例如,宇樹科技在創業初期,當融資耗盡時,獲市政府「雛鷹計劃」扶持,提供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優惠,讓其起死回生。
強腦科技創辦人韓璧丞當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組成初創團隊,孵化實驗室,仍未打響名堂,杭州市政府2018年派考察團飛到波士頓游說,憑著誠意打動他落戶杭州創業,全程為其辦好公司註冊手續,並提供房租補貼、研發支持等政策扶持,讓其智能仿生手在2020年終實現量產。
北都並非以往的單純新市鎮發展模式,政府引入北都專屬法例,拆牆鬆綁,簡化北都城規程序,構建適合創科發展的新法規框架是走對方向,但更重要是需要制訂一套產業政策,為產業發展訂出目標、提供指引和適當經濟誘因,幫助企業少走彎路,盡快做出成果。
政府已鎖定人工智能(AI)、生物醫藥科技、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作為重點創科發展項目,而引進辦也引進逾百家重點企業。當局應盡快與這些重點企業洽商,了解其在香港設廠生產所面對問題和實際需要,在設立實驗室或興建廠房需要多少用地才能營運。
然後評估引進這些產業會為本港經濟增長、創造高增值職位、政府稅收帶來多少貢獻,研判提供稅務減免,或以象徵式價錢批地較合適,便應盡快促成一、兩個成功落戶個案,再向公眾解說為何給予該等優惠。
打造應用場景,建創科生態圈
同時,當局也要為相關產業建立創科生態圈,加快產業成長,並培育有抱負的創科人才。杭州「六小龍」中有3家是由浙江大學畢業校友創立,從構建實驗室到產業化落地,以至打造應用場景,形成閉環生態,推動杭州創科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本港大學科研成果可媲美外國頂尖大學,如何鼓勵更多教授參與推動技術轉化和市場化,需要當局政策支持。
北都關乎香港未來經濟產業升級轉型,特首多次表示對北都發展心急如焚。要與時間競賽,政府需要在明確產業政策框架下,通過土地、稅務和人才等工具,為創科產業引擎注入動力。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