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組美國黨,攪局紅藍難變天
07/07/2025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決裂,成立「美國黨」著眼兩黨以外第三勢力,凸顯美國體制自我修正能力失效,傳統框架未能阻止特朗普持續濫權。
但是,美國體制設計對第三政黨生存發展有難以逾越障礙。美國黨或只能成為攪局者,而非真正打破兩黨壟斷。
特朗普回到白宮以來權力集中傾向明顯,反常行為具系統性特徵。從取消出生公民權、驅逐移民,到剋扣大學經費、用「緊急狀態」發動關稅戰,行政權力的任意性不斷突破各種界限和底線,美國已陷入憲政危機。
美國的三權分立機制面臨嚴峻考驗,卻未有效自我修正。司法挑戰雖擔起第一道防線,在特朗普上任百日處理超過200宗訴訟,但由於程序緩慢,並無法及時制止特朗普及其造成的損害。
傳統體制失效,難阻白宮濫權
立法制衡亦明顯弱化。國會理論上有龐大審批和監督權力,惟共和黨控制的兩院對特朗普越權普遍沉默。美國政黨作為選舉機器,多數共和黨議員都不敢跟黨內實質領袖特朗普對著幹,以免承受失去自身席位的風險。
「大而美法案」就是典型例子。特朗普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強推有違共和黨核心主張的支出法案,即使在黨內有異議仍獲得通過。這也正是馬斯克與特朗普正式分道揚鑣,成立美國黨的導火線。
馬斯克成立新政黨,反映了他和兩黨理念的根本分歧。有別於民主黨主張向富人加稅以擴大福利支出,或共和黨走小減稅和削減福利路線,美國黨似乎認為要嚴格控制開支,減少赤字債務,和推廣技術導向型的高效政府,初步計劃聚焦2至3個參議院席位,和8至10個眾議院選區,充當國會關鍵少數。
馬斯克兼具財富、網絡宣傳能力和科技鬼才魅力,成為他獨特政治資源。然而美國黨能否如這個首富所言,吸引不完全支持兩黨的「政治中立80%的美國人」,卻有不少變數。
馬斯克熱衷台前的性格,及其政治投機行為是鋒利的雙刃劍。他助特朗普回到白宮,並充當對方向「深層政府」開戰的打手,已使其電動車品牌Tesla受到本來認同新能源的左翼背棄。他現在與特朗普決裂,SpaceX以至X更前途未卜。
首富投機遭噬,兩黨高牆難越
美國制度設計還嚴厲排擠第三黨。美國選舉採用「贏者通吃」而非比例代表制,選民傾向策略性票投兩大黨「較不討厭」一方,避免在小黨候選人身上浪費選票。
50州的政黨認證規定不盡相同,例如加州須有至少0.33%選民登記為一黨黨員,或收集110萬名選民簽名,政黨方能出現在選票。聯邦選舉法嚴格限制個人向政黨直接捐款,馬斯克縱有3,630億美元身家,也無法像經營企業般直接大量注資,只能通過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以獨立購買政治廣告等方式間接支持候選人。
美國其實不乏自由黨、綠黨、憲法黨等「第三政黨」,但都未能成為全國性力量。以馬斯克的影響力,美國黨或許足以攪局吸走部分選票,導致共和黨在中期選舉落敗,短期內對共和黨構成較大威脅,但難以成為與力量均等的第三勢力。
中長期看,馬斯克的美國黨能否迫使兩大黨吸納或回應其核心議題,牽起相對認真的財政政策和債務問題討論,還是會被兩黨用身份政治淹沒,值得持續觀察。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壓力大 情緒出現問題應找心理醫生!嘉賓:「雖然很貴,但是值得的,他救了我一命!」►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