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業務 | FOCUS | 甲骨文「恐龍」復活,點「雲」成金輪盤續轉
11/09/2025
「恐龍」復活、點「雲」成金--AI軍備競賽白熱化,nothing is impossible。創業於1977古早年代的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憑藉爆炸性的雲端業務增長指引,市值一日之間暴漲2440億美元。另一邊廂,遭博通(Broadcom)狙擊的晶片之王英偉達(Nvidia),亦跨界到「雲」。
雲業務發力,股價狂飆
阿里巴巴(09988)二季度雲業務收入按年大增26%,帶動公司績後股價單日勁升18%,周三(10日)更創52周新高。惟相比太平洋對岸的甲骨文,只是小巫見大巫。這個昔日數據庫寡頭,多年來「雲轉型」未果淪為二流玩家,突然借AI東風翻身,股價周三(10日)狂飆36%。
甲骨文股價狂飆,令聯合創始人拉里身家單日激增,成為全球首富。
催化劑當屬強勁的業績指引,公司預期,本財年「雲基礎設施(OCI)」收入增77%至180億美元,未來4個財年分別達320億、730億、1140億、1440億美元。不過,英偉達僅展望未來一季的營收,甲骨文的「水晶球」一眼就是5年,是否可信?公司底氣來自4550億美元的「剩餘履約義務(相當於儲備訂單)」,更預計未來數月將超過5000億美元。
憑中立、靈活策略逆襲
由此衍生的問題是,何解OpenAI、xAI等巨頭,不幫襯雲業務市佔遙遙領先的AWS(亞馬遜旗下)、Azure(微軟旗下),卻選擇甲骨文?除了更低的使用、遷移成本,最大優勢或是其採用中立、靈活的「多雲」策略。
甲骨文的「多雲」策略是靈活性的代名詞。
所謂中立,即是甲骨文未推出自有大模型,而是允許客戶直接在雲上自由使用各種大模型(如ChatGPT、Gemini、Grok等);所謂靈活,則是甲骨文既與AWS、Azure互聯,又通過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連接各種公有雲、專用雲等,滿足幾乎任何場景。
為了應付巨額合同,甲骨文預計本財年資本支出按年升65%至350億美元,以擴建全球數據中心,僅英偉達B200、H200 GPU就擬擴展至逾13萬個、6.5萬個。
AI「永動機」暫難證偽
大幹快上之下,甲骨文最新財季增收不增利,GAAP淨利僅29億美元,近持平去年。換言之,雖「恐龍」復活,但巨額資本開支與盈利壓力揮之不去,更遑論與OpenAI的最新合約,據測算所需電力將相當於逾兩個胡佛水壩的發電量。
「GPU-雲-AI大模型」驅動的「永動機」故事暫難證僞。
此種大躍進能否持續?市場似繼續用脚為「GPU-雲-AI大模型」驅動的「永動機」投票。獲英偉達支持的雲服務商CoreWeave執行長最新稱,「需求的深度、規模與廣度都將壓倒性的大」,帶動該股周三同升17%。而兩年前就推出自家雲DGX Cloud的英偉達,最新季報顯示,多年期雲端服務協議金額按年飆兩倍至109億美元,華爾街齊押注其股價將企上2字頭。
撰文:金子安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