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 FOCUS | GDP「穩中向好」藏暗湧,棚改2.0強刺激落空
15/07/2025
出口超預期,信貸超預期,最新則是GDP超預期--二季度錄按年增5.2%(預期:5.1%),暫跑贏「5%左右」全年目標。難怪繼央行報告提及「社會信心持續提振」後,國統局亦定論「穩中向好」。惟房地產開發/銷售、汽車產能利用率、居民收入等分項數據,仍指向「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異常頑固。
最終消費貢獻率遠低平均值
國家統計局周二(15日)公布,中國上半年GDP按年增5.3%;最終消費支出貢獻逾半(52%),超過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31.2%,以及資本形成總額的16.8%,榮膺經濟增長主動力。
國家統計局周二(15日)公布,中國上半年GDP按年增5.3%。(AP)
不過,對比2013-2019年,最終消費貢獻率平均60%左右,2023年(疫情防控全面解除)更高達82.5%,可見「家電國補」之外,做強國內大循環仍大有空間。
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亦提供佐證,總額按年增4.8%(預期:5.4%),其中受惠補貼的家電類零售額按年續飆升32.4%,汽車類增4.6%跑輸整體增幅,上半年累計更僅增0.8%。與之對應的是,汽車業二季度產能利用率跌至71.3%,較2018年同期81.4%大幅下跌,恐暗示低效產能面臨的出清壓力山大。
樓市量價續跌,累財產收入
有效需求不足更顯著的體現則是房地產。上半年開發投資增速、新建商品房銷售負增長節節擴大,6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額更錄按年跌13.6%,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跌幅亦錄8個月最差。
據國統局數據測算,6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額錄按年跌13.6%。(AP)
樓、車、餐飲、整體商品消費難言火爆,最大玄機自然直指收入。據國統局數據,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186元(人民幣.下同),意味全國一半人口月均可支配收入低於3031元。其中,人均財產净收入僅增2.5%,遠低於2019年同期的13.2%。
何解?回看2019年,商品房銷售額直逼16萬億元,滬指、創業板分別飆升22%、47%,帶動財產净收入水漲船高,亦推升全年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8%,一舉突破41萬億元大關。
中央拒扮演最後貸款人角色
眼下,對財富效應最大拖累當屬樓市,就連昔日龍頭萬科(02202),最新亦預計上半年净虧損突破100億元,到底要如何「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AP)
時隔十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今日塵埃落定,就市場熱議的「棚改2.0」,會議僅提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顯示中央政府仍拒扮演最後貸款人角色,而視地方政府為因城施策推動房地產市場企穩的主要責任人。
從「穩中向好」定調,到樓市強刺激落空,顯示最高層傾向在第三季對大規模增量政策謀定而後動,10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無疑較7月更有看頭。
撰文:金子安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的座右銘:要先照顧自己!爸爸曾經中風、媽媽有腦退化症、哥哥患思覺失調 嘉賓分享經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