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 | 蘿蔔快跑定Robotaxi掂? 場景適配技術成關鍵
22/08/2025
無人駕駛服務「蘿蔔快跑」與特斯拉旗下Robotaxi的商業化進度成為市場焦點。百度(09888)公布截至6月底止業績中,蘿蔔快跑第二季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過220萬,按年增長148%。截至8月,蘿蔔快跑累計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1400萬。另外,小鵬汽車-W(09868)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何小鵬亦在業績電話會議透露,集團將在明年量產支持「L4」級(即高度自動駕駛)的車型,並在獲得相關批准後,在中國內地部分區域開始試行「Robotaxi」運營和服務。
(互聯網圖片)
在香港,蘿蔔快跑實現半年三度擴區,測試路段已擴至東涌和南區,覆蓋道路情況更復雜的商業和住宅區。借助在香港右舵左行的落地經驗,蘿蔔快跑有望加快全球化速度。iFAST Global Markets投資總監溫鋼城指出,蘿蔔快跑憑藉在內地先發優勢及親民票價策略建立用戶基礎,惟仍面臨GPS信號受高樓干擾、道路場景適配等技術瓶頸;至於特斯拉Robotaxi則面臨Waymo在美激烈競爭,更受困於純視覺潛在風險與政治審批變數。而博威環球資產管理聶振邦則分析,特斯拉憑品牌力與太空技術協同效應形成技術優勢,百度則以AI算法見長,兩者各擅勝場。
蘿蔔快跑具內地先發優勢,惟地區適配需再發展
溫鋼城向《經濟通通訊社》表示,蘿蔔快跑的優勢在於內地市場的先行布局。目前該平台已在重慶等地開展常態化運營,且暫未傳出交通意外等嚴重安全問題。他進一步指出,蘿蔔快跑在公共交通系統中的定價策略比較吸引--收費僅略高於內地公交車,但顯著低於其他出租車服務。
從數據來看,蘿蔔快跑全球累積出行服務次數已突破1400萬次,覆蓋全球16座城市,並出海中東及歐洲市場。溫鋼城指出,蘿蔔快跑的覆蓋範圍仍有限,僅在個別核心城市運營。溫鋼城直言,每個城市的交通特性都不同,還需解決「水土不服」問題,包括GPS與北斗衛星信號受樓群干擾、地圖數據需適配道路規則、應對複雜交通場景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優化」。
(互聯網圖片)
Robotaxi錯失先機,中美因素被政治化?
至於特斯拉的Robotaxi,則面臨更複雜的局面。溫鋼城表示,Robotaxi錯過市場先機,在美國市場需直面Google旗下的Waymo的激烈競爭,且後者已占據先發優勢。「Waymo目前已在美國一至兩個州普及運營,累計了上千萬次行程,且暫未發生嚴重意外,當地居民對其接受度較高。」但反觀特斯拉,其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曾被爆出易受圖像干擾,例如在測試中誤將街景畫作真實道路,導致市場對其安全性存疑。目前特斯拉仍建議司機在開啟無人駕駛模式時隨時監管,其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實際上路效果尚待驗證。
對於Robotaxi的前景,溫鋼城明言,Robotaxi的前景值得期待,但需留意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矛盾,Robotaxi能否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以及在缺乏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其資金鏈能否承受,投資者都需要考慮。
特斯拉以品牌力和技術見長,蘿蔔快跑優勢在AI
聶振邦表示,從知名度分析,特斯拉認可度相對更高,這一點在市場層面已形成普遍共識,具備一定的品牌吸引力。另外,特斯拉在技術積累與業務協同方面更有優勢。聶振邦指出,特斯拉本身以電動車製造為核心業務,而且馬斯克旗下還擁有SpaceX、星鏈等高端技術業務,這些業務的技術沉澱,有望與無人駕駛業務形成協同效應,進一步強化其技術競爭力。
(互聯網圖片)
至於百度,其核心優勢聚焦於人工智慧(AI)領域。目前百度正全力推進「文心一言」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而AI技術是無人駕駛系統的關鍵驅動力,包括環境感知、路徑規劃、決策控制等關鍵環節均高度依賴AI算法的支撐。「從當前階段來看,兩家企業可謂各有千秋」。
撰文:經濟通通訊社記者汪澤妍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