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供應及土地政策
【優化土地資源分配 加快公營房屋供應】
本港土地資源分配政策對市民生活影響深遠。我們樂見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簡約公屋及其他資助房屋,整體政策方向有助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即使我們見到政府積極推出不同政策,協助市民安居,但我們認為政府仍需要持續地增建公營房屋,並加快公屋資源流轉。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加快土地發展步伐】
發展土地主要難點在於建造成本持續高企。本行樂見政府以多管齊下方式降低建築成本及優化流程設計。我們建議政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合理並適時調配財政、人力等資源;同時主動加強與中央溝通,爭取更多符合本港需求的中央集中採購優惠,壓縮建材、設備等核心成本,提升整體成本效益。此舉有助加快土地供應步伐,為市場提供更穩定及可負擔的發展空間。
【地積比率跨區轉移 助力重建推進】
我們支持政府以更具彈性的方式推動市區重建,特別是放寬地積比率跨區轉移的安排,有助提升重建誘因,亦可有效緩解收地和補償上的爭議與困難,讓重建項目更順利落實。
【豐富置業階梯 助市民安居置業】
除持續增建公屋外,本人樂見政府為經濟能力一般的家庭提供置業機會。在居屋供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將綠表配額比例調升,協助更多公屋租戶能夠自置居所,同時讓其他公屋輪候申請者得以更快「上樓」,達致雙贏。
另本人亦樂見房委會計劃再增加1 000個配額予合資格白居二人士,其中一半會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好讓年輕家庭實現置業夢。
從「督導」走向「發展」:北部都會區邁入落地實施的關鍵新階段
本行樂見北部都會區正式由「督導」階段提升至「發展」階段,並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新成立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架構轉變不僅象徵政策重心的轉移,更彰顯政府對項目落實的高度重視與執行決心。配合三個專責小組的設立,將有效提升整體規劃協調力、執行效率及監管能力,為北都的實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推動主流產業落地的核心動力
1. 營運為先,建設為本: 該小組負責推動主流產業的引進與營運,包括制定公私營合作模式,如「建設–營運–移交」(BOT)等。此舉反映政府已意識到北都成功的關鍵並非單靠建設本身,而在於後續的可持續營運與產業落地。
2. 「雙信封制」納入技術導向: 本行支持政府採用「雙信封制」,並建議進一步 提高技術標的權重,使產業方案的質素、長遠承諾及落地能力成為評審核心。
3. 引入「1.5級開發」模式: 1.5級開發的概念,不但需要在初期引入娛樂,餐飲及會展等設施,更重要是怎樣在前期作好培養及孕育主流產業的準備及基礎,因此本行建議先行完成主流產業的研究與定位,並於初期引入開發量低、資本投入較小、但具備輔助主流產業發展的配套,以支援及孕育主流產業的長遠發展。透過數年孕育與營運,逐步聚集人流與產業元素,待產業成熟後再展開二級開發,從而延續空間價值、放大經濟動能。
4. 採用靈活的土地發展模式: 本行樂見政府採取多元化批地方式,包括租約形式、公開招標、限制性招標甚至直接批地,並配合產業綁定條件,加快高潛力項目的落地。我們歡迎政府鼓勵市場廣泛參與北都建設,提升土地配置的效率與精準度。
二、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打造產業發展背後的「人才引擎」
1. 教育與產業雙向賦能: 大學城不僅是人才培育基地,更是推動創新研發與高增值產業發展的發源地。大學具備強大的「賦能效應」,除輸出人才外,亦有助主流產業升級至更高技術與知識密度的層次。
2. 科研轉化平台建設: 鼓勵政府利用大學推動科研,吸引本地與國際學術資源,建立北都作為國際創新人才基地。
三、規劃及發展工作組:落實硬件配套與節奏管理的關鍵力量
硬件建設是支撐北都產業與人口發展的根基。本行樂見政府成立專責小組,統籌規劃、土地、交通、工程、環保等領域,確保各功能區域協同發展。本行建議優先推動交通樞紐、生活設施及公共服務的建設,配合產業及人口同步進駐,避免「建城無人」或「產業空心化」。此外,政府宜制定清晰的時間表與分階段通報機制,提升項目透明度與執行效率,減少延誤與資源錯配。
商舖市場
【 支持寵物友善政策 促進商舖市場多元發展】
本行歡迎政府推動寵物友善政策,認為此舉不僅帶來潛在客源增長,更有助合法化現時部分已有的經營模式,政策落實後可吸引更廣泛的客群,提升顧客消費體驗。部分商場早已針對「寵物經濟」作出準備,包括設立寵物友善空間、增設寵物用品零售及美容服務等。隨著政策推行將有助推動更多商場轉型為寵物友善空間,開闢新客源、延長逗留時間,為零售與餐飲擴展市場空間,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數據中心
【支持推出沙嶺數據園區用地招標 鞏固區域數據中心樞紐地位】
本行歡迎政府於今年推出沙嶺數據園區用地招標,此舉有助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域數據中心樞紐的地位,並推動相關產業發展。鑑於水源供應、電力容量、光纖網絡及道路交通等基建設施對數據中心運作至關重要,我們建議政府在招標文件中清晰列明各項基建配套的落成時間表及技術規格,以提升項目透明度,加強市場信心,並有助投資者及營運商更容易掌握投資成本及項目落成的日期。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賢女士就2025/26年度施政報告以下議題作出回應:
學生宿舍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 完善學生住宿配套
本行樂見政府宣布放寬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的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本地學額的40%提升至50%。此舉不僅提升院校在招生上的靈活性,亦有助強化香港教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本地經濟注入新動力。
根據最新數據,2024/25學年本地院校中學士學位以上的非本地學生人數已達89,000人,較2023/24學年的72,000人增長約24%。然而,目前八大院校的學生與宿位比例平均為3.4比1,宿位供應明顯不足。隨著新政策落實,我們預計本港整體學生宿舍的缺口或將擴大至逾7萬個床位以上。
因此,我們欣見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採納本行早前於《人才住房 第二章:學生公寓》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建議,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作專門建造學生宿舍(PBSA)之用,並表示將於年內公布具體安排。此舉不僅展現政府中長期增加宿位供應的決心,亦有助短期內善用現有樓宇資源,長遠則有助建立更完善的教育配套生態,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教育樞紐。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資本市場部主管高偉雄先生就2025/26年度施政報告以下議題作出回應:
資本市場
【支持市場開放措施 促資金流動與競爭力】
本行支持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中有關買賣住宅及非住宅物業計入投資額的限制,我們相信,相關調整不僅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來港,亦有助帶動高端住宅及非住宅物業市場流轉,為資本市場注入新動力。
【支持放寬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
我們歡迎政府調整新發展項目有關興建停車場的要求,這意味著業界毋須再因為樓面面積的考慮,而把停車場置於地庫,此舉可以減低項目發展難度,節省發展商的項目發展成本,長遠也可以令車位價格變得較易負擔。
(按此下載高清相片)
Hashtag: #戴德梁行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戴德梁行

source: 戴德梁行
【你點睇?】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你認為今次施政報告整體表現如何?你最支持哪個政策方向?►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