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恒生銀行1933年始於香港上環800平方呎錢莊,1965年因擠提流失2億存款後被滙豐5100萬港元收購51%股權,1972年上市首日市值達16.5億港元,2025年以每股155元私有化。
事實要點:
▷ 1965年擠提流失2億港元(總存款1/6)
▷ 滙豐以5100萬港元收購51%股權(1965年)
▷ 1972年上市首日收盤價165元(市值16.5億)
▷ 1933年創立時僅11人、800平方呎
▷ 恒生指數1969年公開發布基點150(1964年基期100)
恒生銀行為香港四大銀行之一,從一間小錢莊到千億市值王國,再到今日被私有化,每段故事都與香港成長緊扣在一起。1972年上市恒生銀行,上市第一日股價便已175元高開,165元收市;今日又再以155元進行私有化,由哪裏開始,又再到哪裏終結,對股東而言,似乎已經盡了最大責任。
*從上環一間小錢莊開始的故事*
恒生銀行前身為「恒生銀號」,於1933創立,根據恒生官方網頁的說法,是取「永恒生長」之意;但據曾經出任恒生副董事長何添表示,「恒生」二字分別取自當時盛春霖開設的恒興銀號及林炳炎的生大銀號。
恒生銀號最初設立於上環永樂街70號一幢舊建築物內,面積只有800平方呎。當時,銀號董事長由林炳炎出任,經理和副經理則分別為何善衡及梁植偉,全店11人,初期主要經營黃金買賣,並以香港為基地,隨後業務擴展至廣州及上海等大城市。
日本侵華時期,內地富戶南下,由於恒生網絡已擴展至內地,加上當時國民政府急需外匯以資軍費,恒生更獨家代理政府的兌換業務,從中抽佣,獲利甚豐。
*戰後銀號變銀行,恒生銀行正式成立*
戰後新中國成立,內地實行一系列外匯管制,對於本身擁有內地網絡的恒生銀號十分不利,因此恒生亦開始轉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註冊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港元,實收資本500萬港元,並成立新的董事局。
當時,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長,梁植偉任副董事長,何添任總經理。1953年,恒生遷入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163至165號一幢5層高的自置物業,全面開展商業銀行的業務。
當年由於中小企客戶難於貸款,恒生了解他們的背景,並向它們借出貸款;後來這些小公司變成大集團,並稱為恒生的長期客戶。
1960年2月7日,恒生改組成香港的公眾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恒生銀行」。在1965年香港股災發生前,恒生在存款和資產方面是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並在銀行零售業務方面逐漸成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恒生指數出現,成為香港股市指標*
在香港「四會鼎立」的年代,仍未有一個統一參考數據,去衡量香港股市的發展,因此到1964年,時任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受恒生銀行董事長何善衡所託,創製恒生指數。
恒生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基數為100點,並選出33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份股,按成份股股價每天更新指數,恒生指數最初僅供恒生銀行內部參閱,未有立即對外發表。1969年11月24日,原本只供恒生銀行內部參考的恆生指數正式公開發布,此時的點數是150點,開始正式見證香港的「大時代」。
*銀行過度放貸現危機,滙控出手成大股東*
1965年期間,由於香港有多家華資銀行對房地產過度放貸,引致流動資金困難而陷入倒閉危機,觸發存戶到銀行擠兌,動搖到投資者的信心;當年1月23日,明德銀號發出約值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
消息傳出後,香港多間銀行出現擠提情況,雖然至2月10日風波暫告平息,但直到3月,仍有部分報紙刊登了一些沒有根據、中傷本地銀行的流言,恒生是其中之一。期間大客戶悄悄地取消帳戶;至4月初,擠提再次爆發,恒生銀行更是首當其衝。
當時恒生銀行一日之內失去了8000萬港元存款,佔銀行存款總額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億港元。何善衡召開了董事局會議商討對策,最後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予滙豐,滙豐於4月12日答允以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其後增持至63.04%至今),由滙豐成為控股股東。消息傳出後,風潮也告平息。
有說,何善衡因恒生控股權從此斷送而哭了兩個晚上。
*繼續服務中小企業,1972年正式上市*
被滙豐收購的恒生,繼續服務香港中小企,例如鄭裕彤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恒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而長實也與恒生素有淵源,當年李嘉誠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衡會面。
1972年恒生銀行在香港上市,當年以每股價格100元公開發售,結果獲得29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港元,相等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6月20日,恒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戰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銀行。當天,恒生以175元高開,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後以165元收市,即恒生市值已高達16.5億。
*何善衡:老婆可以鬧,但伙計就唔鬧得*
恒生銀行始創於11人,到1975年員工已有3000人,何善衡重視與員工的關係,曾在高層例會上亦莊亦諧訓示大家:「老婆可以鬧,但伙計就唔鬧得。事關你養老婆成世,鬧嚇都得,但下屬幫我地搵錢,唔應該仲鬧佢。」
作為恒生銀行的精神領袖,何善衡於1997年11月宣布辭去恒生銀行名譽董事長職務;同年12月4日,以97歲高齡在香港逝世。
作為一間陪伴中期成長的銀行,恒生見證香港成長,香港人亦見證恒生成長,往後的日子,可能會出現「恒生指數無恒生」的時代,但不變的是,綠色的招牌繼續在香港閃爍,繼續見證如何香港飛得更高。
《經濟通通訊社9日專訊》
【說說心理話】藝術的力量:就算不擅長用語言去表達自己,但可以通過顏色及筆觸,自由地表達內心世界►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