諉過騙徒未釋疑,採購制度補缺漏
22/08/2025
政府辦公室飲用水風波,引發外界質疑政府採購招標制度存漏洞,物流署署長陳嘉信為事件致歉,指涉案公司刻意造假,現行機制未能完全堵塞存心詐騙,但不足以釋疑,因關鍵疑團未解。當局宜盡快交代,並堵塞機制漏洞。
摸清機制漏洞,鑫鼎鑫屢中標
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昨天首次開會,陳嘉信會後首次就事件開腔,指採購貨品時會跟隨守則進行,投標條文要求入標者提交飲用水製造和水質安全文件,亦要求獨立實驗室測試證明符合標準,並找公證行證實有關副本無誤。可是,涉案公司以不正當手段獲取一部分真實文件,招標時亦提交偽造文件,令物流署人員不能及時察覺,因此今次檢討會特別注意如何加強警惕,防範類似詐騙再次發生。
言下之意,物流署官員在「冒牌水」風波中依足程序行事,只是騙徒行騙手法高明,而現行機制又沒足夠能力辨識詐騙投標者,才會上當,證明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
不過,當局始終沒解答三個關鍵疑團。
第一,涉案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本身是一家有問題的疑似空殼公司,復業不足一年,財務不佳,負責人有詐騙前科,為何可以成功躋身政府物料供應商名冊之列,並先後取得6份政府採購合約,讓人質疑物流署當初收到鑫鼎鑫的申請時,沒有盡職履責對其進行背景審查,將其納入供應商名冊內。
陳嘉信解釋,按政府採購守則,購買貨品一般不會對公司作財務審查,因為貨品採購為貨到付款。
這套用在鑫鼎鑫中標的政府辦公室飲用水和渠務署化學品合約是說得通,但它同時獲批消防處的資料輸入服務合約,箇中涉及聘請員工、買機器,理應須審查財務來核實其是否有能力落實合約,消防處在審批過程中有否認真核查並與物流署聯繫溝通。
第二,一直行之有效的招標制度未能發揮作用,並非可以用騙子行騙手法高明便輕輕帶過。制度失效相信與物流署審核文件的流程,未夠全面及嚴謹,而騙徒洞悉制度的運作和漏洞所在,成功過關,在食髓知味下不斷犯案。
陳嘉信強調飲用水審批時,要求工廠有生產能力。問題是鑫鼎鑫是以貿易代理公司身份入標,物流署在審標前理應是與樂百氏(廣東)聯繫溝通,確認是否為鑫鼎鑫生產飲用水,可是物流署連這步驟也沒做,以致鑫鼎鑫騙取5,294萬元合約。當事件曝光後,讓政府陷入尷尬境地。
勿擠牙膏交代,增招標透明度
第三,陳嘉信指,審批時考慮重點是水質是否符合食安中心的標準,滿足技術層面後,才會比較標價,通常採取價低者得原則,上次中標公司是所屬區域投標價最低。
可是,連日來有消息放風,指鑫鼎鑫的中標價比第二位投標者貴每樽約6元,公眾已先入為主,加上政府又沒公開標價,令人無法釋疑,當再有新消息傳出,只會讓事件持續發酵,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當局不應再採取擠牙膏方式交代,在調查取得進展,便應主動向公眾交代。一旦發現有誤導或不實資料流傳,應像處理23條立法那樣成立反駁隊,馬上派官員澄清。
專責小組應加快檢討現行採購機制的步伐,在找出制度的疏漏之處並提出補救措施。例如,當有公司申請成為政府物料供應商時,須嚴格審查其公司背景和財務狀況,在審標前要將資料和文件審核到位,絕不馬虎。
同時也要提高整個招標過程的透明度,列明中標標準,並仿效賣地做法,將中標價和第二標價公開,若中標價比第二標高,須解釋原因。若能盡快修補罅漏,將有助挽回公眾對招標制度的信心。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