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市場谷消費,整治內捲增信心
02/07/2025
中央財經委員會最新一次會議,聚焦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並提出一系列重塑市場秩序與優化制度效能的政策舉措。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內部需求乏力的宏觀背景,制度型改革正成為穩增長的關鍵部署。
會議重申,要全面落實「五統一、一開放」制度框架,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基礎設施、政府行為尺度、監管執法與要素資源市場,並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與總理李強所強調的擴內需策略一致,目標是推動中國成長為超大規模的消費大國,激發新增長動力。
2025年上半年,中國家庭消費佔GDP比重仍低於40%,低於大多數成熟經濟體水平。青年就業壓力持續、房價回調壓縮居民消費預期,加上地方政府為爭奪項目頻繁推出補貼與稅收優惠,導致資源錯配、產能重疊與效率下降。
惟中國原本便具備龐大的消費潛力,若能有效釋放,足以成為世界級消費大國。要實現這一轉型目標,便要統一市場建設,破除市場壁壘與地方分割現象,提升全國市場的整體協同性與資源配置效率,為擴大內需、激活消費動能提供制度基礎與重要支撐。
遏止價格戰,重建市場秩序
本次會議明確要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有關表述無疑回應了內捲問題的挑戰,放出了清晰訊號,要求避免陷入低效無用的競爭。
事實上,在部分關鍵行業,價格戰已逐步演變為長期結構性問題。部分企業創新投入不足,亦未有足夠資源投資打造品牌,難以透過升級產品、延伸服務或開發差異化價值取得競爭優勢,只能依賴降價搶佔市場。
這種「以價取量」的策略,短期或可帶動出貨量,但長期卻導致利潤壓縮,難以對研發投入足夠資源,品牌價值難以提升,形成一再降價的惡性循環。這不止是效率問題,更關涉企業信心與長期預期穩定。由於商品降價,企業不敢投資,影響薪酬與就業信心,也遏抑了就業與消費信心,造成通縮陰霾。惟有透過法治與市場機制並舉,方能打破困局,重建健康市場秩序。
內外貿聯動,緩解出口壓力
在外貿方面,會議提出著力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暢通出口轉內銷路徑,培育內外貿優質企業,應對全球需求疲軟與貿易壁壘升溫的挑戰。
受累於全球需求減速,尤其是歐美消費動能不足,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設置技術壁壘,2025年中國出口增速預期將維持低位,外貿企業舉步維艱。
在此背景下,會議進一步明確以出口轉內銷作為外貿企業穩經營的緩衝,通過內需吸納產能,穩定企業預期,結合國務院辦公廳早前印發的《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通過跨境電商、標準對接與展銷平台支援等機制,助企業開拓內銷市場,釋放內需潛力、穩住就業與工業產出。
當前內外壓力交織,傳統投資刺激與財政發力空間卻受限,但中國擁有龐大國內市場,只要加快完善制度規則、穩固經營秩序,就能吸納結構轉型壓力,激發內需活力,提升經濟韌性,以更好應對全球變局。
【你點睇?】台灣地區「大罷免」失敗,你對兩岸關係回暖是否抱有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