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遏華改策略 3大訊號要審視
06/10/2021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首次闡述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顯示美方長遠遏華戰略目標未變,惟實際執行策略上有異前朝,釋出了三大訊號,表面上看,似乎較為正面,包括表明尋求與中國「再掛勾」(recoupling)、重推個別關稅豁免,以及取消第二階段貿易談判。與氣候議題相若,美國想表示中美在經貿有適度合作空間,北京仍在審慎觀察,但以美國全力打壓中國復興的國策,北京應丟掉幻想,準備應對美國會隨時變臉,聯同歐洲再發難。
冀與華「再掛勾」 尋求持久共存
戴琪應總統拜登委託檢視對華貿策8個月後,周一發表軟硬兼施的演講,但與特朗普3年前對華發動貿易戰後,單方面再三要求兩國脫勾,不再做生意,調子大有不同。
首先,戴琪提出兩國可達成某種「重新掛勾」。她坦承,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要煞停貿易,根本不切實際,又指冀憑對話達成「持久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這個首度公開的對華貿易政策目標。
第二,美國正對總值逾3,500億美元(約2.72萬億港元)的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但個別受影響的美企將可再次申請豁免,回應了中方常指當地商民皆因關稅受損的主張。第三,戴琪表明不會就中方補貼個別行業一類宏觀經濟結構問題,展開第二階段貿易談判,即不會重點逼迫「市場」改革。
美國政治網站Politico形容美方拋出了「貿易橄欖枝」,因戴琪的批評字眼慎重,又表明不欲「激化對華貿易關係」,反映拜登欲爭取多贏,執意以不疏離盟友、不給予在野黨額外彈藥為前提,與中國重啟貿易談判,冀促成有建設的交流。
盡管戴琪威脅,仍有可能引用貿易法第301條款對華展開新調查,開徵更多關稅,惟至少承諾在與中方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坦率對話」之前,不會採取新措施。北京或仍在斟酌研判,暫未作正式評論,但新華社所發時評重申了中央一貫立場,即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戰只會帶來雙輸。
美邊合作邊打擊 京審慎防變臉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上月中就曾把中美關係比作巨輪,形容經貿合作一直是其壓艙石和助推器,愈是風高浪急,愈要把壓艙石加重,頂風破浪,奮力前行。商務部發言人及後也提到,中美經貿團隊一直保持正常溝通,將認真落實好近期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共識。
不過,拜登始終慣於一手合作,另一手打擊,從未曾停止在國際上拉黨結派遏止中國冒起的戰略目標。戴琪妄顧疫情對經濟和供應鏈的衝擊,公開指摘中方,未能滿足首階段貿易協議對美產品的採購要求之餘,也重申致力與盟友合作創建各式公平、開放的市場,是美國核心策略。
歐盟固然對美國仍未撤銷特朗普治下,以「國家安全」為由開徵的鋼鐵和鋁材關稅,一直火冒三丈,但戴琪已進一步暗示雙方未來可嘗試化解相關分歧。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上月底舉行了首次會議,投行富瑞相信10個即將成立的雙邊工作小組中,多達8個劍指中國,涵蓋科技標準、投資篩查、出口管制等範疇。明乎此,中方又怎能不先透徹分析美方是否願意衷誠洽商和合作?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