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倉:香港港口優勢被鄰近地區取代,料下半年港口業務較上半年差
12/08/2025
九倉(00004)今日(12日)公布中期業績,期內虧轉盈賺5.35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26.37億元。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在業績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港口以往的獨特優勢已逐步被鄰近地區碼頭取代,他認為該大趨勢將難以逆轉,相信下半年整體港口業務較上半年更差。
(柳英傑攝)
他強調,香港港口優勢被鄰近港口逐步取代為自然趨勢,因為如果入口貨源目的地為大灣區,船隻在大灣區港口落貨在成本及時間上會比香港優勝,但他認為,香港港口仍存有自身獨立優勢,包括自由港地位、一國兩制的保障、普通法的優勢等,惟香港以往大量獨有的自身優勢已被取代。
樓市方面,吳天海表示,如未來香港樓市利率趨低,將刺激樓市需求,新供應逐步減少情況下,相信香港樓市可以回穩。另外,地產建設商會向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100元印花稅範圍提高至600萬元物業,他指「基本上支持」,同意地建會建議亦沒有任何補充。
九倉中期基礎淨盈利升3%,香港物業入帳收入上升56%
基礎淨盈利增加3%至20.35億元。若計入投資物業重估減值及其它未變現會計虧損,集團錄得股東應佔盈利5.35億元,去年同期錄虧損26.37億元。
集團將在市況改善時抓緊機遇
集團指出,在香港住宅市場在較有利的利率環境和交易限制放寬下展現出相對韌性。「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獲優化,再加上近期港股回暖,令豪宅需求進一步增加。與此同時,港口業務本已面對地區激烈競爭和航運聯盟重組等挑戰,中美貿易談判更為之添加不確定陰霾。
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集團仍處觀望。雖然政府出台的措施成功刺激部分首次購房者入場和改善性購房需求,但房價持續下跌。全國零售銷售在2025年上半年略有增長,但主要是受以舊換新計劃和促銷活動所推動。整體消費意欲仍然不振。在此經濟情況下,集團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流動資金充裕,期杪的負債比率低至4.4%,讓集團有充份準備應對挑戰,當市況改善時能抓緊機遇。
香港物業入帳收入上升56%
香港物業方面,按應佔份額計算,期內發展物業確認入帳收入上升56%至4.75億元,營業盈利下跌至3100萬元。尚未確認入賬銷售額為3.05億元。
集團指出,期內其佔50%的Mount Nicholson一個頂層單位以6.09億元售出,呎價達14.4萬元,刷新分層單位紀錄。種植道1號亦正進行邀請買家的準備工作。
中國內地投資物業收入跌4%,營業盈利下跌5%
中國內地投資物業方面,分部整體收入下跌4%至22.44億元,營業盈利下跌5%至14.7億元。集團指出,消費意欲低迷,供應過剩仍然是其問題所在,與此同時不斷演變的電商趨勢亦有影響。在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集團物業以群聚效應和優越地理位置為基礎配合創新的租戶組合和市場推廣是維持其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寫字樓面對企業規模縮減和空間整合,租賃市場難以復甦。嚴重供應過剩令租金水平和出租率進一步受壓。
物流基建分部收入升至10.76億元
物流基建方面,分部收入微升至10.76億元,營業盈利上升11%至1.37億元。集團指,主要航運聯盟重整區內服務,同時對中美貿易談判的憂慮嚴重擾亂了貨運。現代貨箱碼頭於香港的吞吐量減少3%至170萬個標準箱,情況在下半年亦未必會好轉。深圳方面,大鏟灣碼頭的吞吐量增長20%至120萬個標準箱,而其聯營公司蛇口集裝箱碼頭的吞吐量則上升11%至340萬個標準箱。香港空運貨站(集團佔21%權益)貨運量維持於90萬噸。
撰文:經濟通採訪組
【你點睇?】美俄峰會即將舉行,你認為特朗普能否促成普京停火?►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