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2025
《觸電》—— 膽識過人的港產電競動作片
朱相楠
朱相楠
大學生媒體導師、港大碩士同學會論文實習計劃得獎人,受多項政商界獎學金、實習項目等支援。中學時期開始自由撰稿,獲邀出席各大電影首映。高中起參與影視前期構思,着力開發原創劇本。後來躋身電影學院,創作涉獵劇情片、實驗影像、人工智能特效與現代詩等範疇。執導作品包括《愛情陌影》、《抵達之謎》、《破碎而燦爛的一切》。
Instagram:@william__6223
逢周一更新
電影寓言
逢周一更新
曾於奇幻電影節首映的《觸電》回港公映,期待中帶些忐忑。港產動作片總算不甘於警匪或功夫題材,反而涉足電競,絕對膽識過人。當年《爆女大格鬥》(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拍搖滾青年少年闖關、格鬥、囤金幣,和遊戲視覺無縫扣連,驚為天人。然而憑《觸電》當前預算,難免擔心特效能否配合創新。始終缺乏在地化的例子,不敢高估成片的完整度。觀影過後,必須說《觸電》算是力所能及,充滿起伏地奮戰不休。
《觸電》初涉電競題材,感覺冒險又惹人好奇。(電影劇照)
放眼全片,《觸電》保持常規的類型片敘事,不難追看。主線劇情與導演梁國輝前作《陰目偵信》一脈相承,都是雜牌軍冒起,瘋狂闖蕩。前者是靈異大亂鬥,驅魔新手集結,摧毁地產霸權。《觸電》更極致,老中青三代同堂,攀上電競決賽。第一幕先解構邦少(柯煒林 飾)淪為昔日高手,離不開奪冠的私心,不得已和沒落網吧裏的車仔(林敏驄 飾)、霏霏(陳穎欣 飾)、八爺(羅莽 飾)共患難。第二幕開始,邦少開始領軍,愈多嫌棄、愈犧牲同伴、戰況愈危險。直到團隊被外掛擊敗,邦少落入低谷,歸於典型的編劇技巧,起死回生才過癮。
《陰目偵信》已貫徹絕處逢生的快感。(電影劇照)
到了第三幕,躋身決賽,邦少一行人各顯神通。以為私心得圓滿,俗套地凱旋歸來。結果勢均力敵後,錯失冠軍。這裏有落差,但不失聰明。先捕捉到邦少認可隊友的畫面,不被勝負心蒙蔽。有別於他第一幕特立獨行的樣子,凸顯了角色弧線。何況結局不見得完美,雖敗猶榮。觀眾看到一場奇蹟般的轉變,滿足感猶在,便行之有效。細想一下,荷里活也並非推崇大團圓結局。例如《帝國驕雄》(Gladiator)結尾,羅素高爾(Russell Crowe)在決鬥中難逃死期,卻在來世中和家人享福。比起壓倒性的美滿,觀眾可以投射希望,才動人要訣。這裏《觸電》依然勵志,沒有冒犯觀眾,也不至於悶透。
雖然《觸電》的整體架構合格,但對手欠塑造,實為失色。陳苡臻為首的頂尖電競團,雖然在前半段已挑釁過邦少,如無意外是終極對手,卻流於居高臨下。這算是港產片的通病,反派或配角沒有價值觀。而且邦少一派逐級攀升,都在坊間競逐,對手紛紛淪為障礙物,生命力欠缺,尤其本來最大的威脅,中段幾乎不見蹤影。到了副線,霏霏瞞著母親(伍詠薇 飾)參賽,父親車仔下場勸說,這些情節都驚喜有餘。包括霏霏和邦少的愛情,都傾向點綴,不過不失。好在林敏聰符合中年趣味、一貫頑皮的演繹,令場面過渡得輕鬆。結尾一段,八爺的老伴(馮素波 飾)老人癡呆,卻被他祝了句「記憶猶新」,不失是反映頑疾,社會片那種灰暗之外的睿智表達。
林敏聰混入的棟篤笑,令人哭笑不得。(電影劇照)
至於《觸電》最矚目的電競元素,老實說談不上很深入。始終正如邦少講解戰策時,眾人倒頭就睡。若太多硬派科普,難免晦澀。從劇本可見,《觸電》還是親民的劇情片路數。裏面的雙方對壘,熟悉《鬥陣特攻》(Overwatch)或角色扮演類的對戰遊戲,應該見慣不怪。造型由狙擊手到二次元都有牽涉,技能雜糅,時而互補。開局以港產片罕見的第一人稱槍戰(POV)示人,有模有樣。其他場面靠特效配合拳腳,動感運鏡中,爆破、必殺技、攻防戰,一樣不少。整體視聽稱不上大膽,(到底不是巴茲·魯曼執導的規模,沒法華麗置景又瘋狂調度)不過主機遊戲歷經更替,可借鑒的畫面繁多。就算略為粗糙,都能歸類為特色。所以《觸電》不求擬真,只突出風格和感官刺激,以耀眼而強勢的拳風或衝擊波活躍氣氛,尚算奏效 。
巴茲·魯曼(Baz Luhrmann)的電影經常是一片盛況,宏大而華美,代表作《羅密歐與茱麗葉之後現代激情篇》、《情陷紅磨坊》、《大亨小傳》。(《情陷紅磨坊》劇照)
作為當代商業片,《觸電》在本港未成氣候的一個題材中,用心經營。雖然不算冷門,但仍在主流中犯險。其實別論電競,電子遊戲的復刻在荷里活都尷尬了許久(《真人快打》、《屈機起格命》、《刺客教條》),才迎來《挑戰者1號》(Ready Player One)、《爆機自由仁》(Free Guy)等傑作。《觸電》能傳播多廣,如今未知。但有意革新,總要拿觀眾試驗。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