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25
王菀之 x 朱肇階「M+夜不同:夜臨夢境」:以日常物件喚起充滿回憶的旋律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荒謬主義作家及TEDx講者、Central Saint Martins藝術理論及哲學系研究碩士,曾在倫敦Tate Modern及亞洲各地藝術展覽展出多媒體(雕塑、裝置、表演及攝影)作品,創作主題圍繞於孤獨與存在的命題。近期散文、小說及詩詞作品散見於「*CUP」、「虛詞」及「好集慣」等文學平台。
Instagram:@cyrus_lamprecht夢囈之上
隔週四更新
圖片來源:王菀之IG@wongyuenb
攝影:Karma Cheng
王菀之與朱肇階於「M+夜不同:夜臨夢境」中,以全新編曲、燈光設計、動畫及特別音效,演繹一系列與藝術主題相關的音樂作品。此次表演運用了不同的日常物件來配合旋律,例如〈水百合〉中的飲水機水桶,以及〈該死的快樂〉中的刀叉餐具;這些物件所發出的有趣聲響,亦象徵音樂源於生活的意念——每天接觸的物品也能喚起一段充滿回憶的旋律。
圖片來源:王菀之IG@wongyuenb
攝影:Karma Cheng
除了呈現日常中所產生的驚喜,音樂亦能展現匠人所傾注的設計精神。就如在〈Rainbow Connection〉中所使用的特別訂製大型拇指琴,其中的演奏彷彿重溫王菀之於2011年「水.百合演唱會」時那一份溫暖的小插曲與即興的感動。在演出的後半部分,她挑選了分別以梵高、達利及草間彌生為靈感的歌曲〈畫意〉、〈融了鐘的時間〉及〈波點女皇〉:「我覺得很夢幻,這一些作品可以在藝術館內表演。」作為引子的〈Gloomy Sunday〉,接著是〈突然一生人〉與〈純情〉,再到中段的〈迷失藝術〉,整體彷彿在訴說創作者的心路歷程;其中穿插著不同的情緒與困境,以及在逆境下所獲得的靈感——這一切都是藝術家的人生軌跡。
圖片來源:王菀之IG@wongyuenb
攝影:Karma Cheng
人在某一刻總會變得脆弱,彷彿在創作的路上只剩自己一人堅持,逐漸浮現想要放棄的念頭;然而就如〈迷失藝術〉最後一段所寫下的:「誰沒有所失的/你要漆黑中數算著福氣/你要心酸中緊記當走到最尾/那處風景最優美。」作為一位真正熱愛創作的人,所需要的正是無數次實驗與意想不到的驚喜;透過看似相同的日常事物,發掘全新的細節,從而改造那些原本被忽略的東西。正如歌曲的編曲過程,不斷將已有的旋律重新組合,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原來可以是這樣的。」或許是創作者最希望聽到的一句話。正如朱肇階在〈畫意〉間奏中所呈現的不協和音,即使是沒有規律的彈奏,也能完整地表達創作時的情緒。藝術家從日常中一些不協調的細節裏,重新尋找秩序與靈感,化為綿延不絕的創作能量。
王菀之 x 朱肇階「M+夜不同:夜臨夢境」
日期:2025年10月3日
地點:九龍博物館道38號西九文化區M+
詳情:https://www.mplus.org.hk/tc/events/mplus-at-night-dreamscapes/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高市早苗當選日相,你認為中日關係前景會否受損?►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