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2025
美以兩國為「和平」一錘定音,加沙何去何從?
美國及以色列一錘定音的「20點加沙和平方案」,甚至不能稱之為協議,這不是由以巴雙方協商出來的,面對種族清洗的加沙巴人更沒有發言權、選擇權,一是接受俯首稱臣,不然便繼續遭受大屠殺的命運。此一紙明顯是不對等的條約,不僅沒有巴人建國的路線圖,而所謂戰後的新加沙發展方向,則由特朗普主導,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執行,美以指派、由巴人技術官僚和國際專家組成的「和平委員會」監督,他們負責日常治理工作,而以色列可在加沙區內保有一個緩衝區,與方案所構思的國際穩定部隊合作確立加沙的安全保障。
僅看今次所謂和平方案的框架,雖說要去恐怖主義化、去軍事化,但其實是把加沙這座巴人城市去歷史化、去政治化,完全漠視當地的文化及傳統。再看看方案背後的設計者,特朗普只是讀稿的人,他主要的軍師是其猶太女婿庫什納和首席談判代表維特科夫,當然也包括戰爭罪犯內塔尼亞胡,消息指有關方面亦知會了背負伊拉克戰爭罪名的貝理雅,他們此一班猶太復國主義者加上新殖民主義者,竟能推出和平方案?再審視方案內容,是否更像一場新殖民主義的博弈?
美國及以色列提出的「20點加沙和平方案」,並沒有諮詢過加沙巴人。(AP)
曾擔任伊拉克聯盟臨時管理當局的國家安全顧問、美國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土安全協調員的安全部門治理顧問喬希.保羅(Josh Paul),根據其經驗,在《衛報》發表評論,以〈道德暴力〉為大題,坦率地指出,作為地產商的庫什納只看到以色列用美國武器所創造的景象:一片位於黃金海岸帶、被夷為平地的廢墟,是一個準備好等待重新開發的濱海停車場,將如何成為一座閃亮的海濱度假勝地,以及怎樣和美國合夥人共享繁榮。在這群殖民者的經濟幻想中,加沙的人民和政治只會打擾他們共同謀利的機會,那何必談論一個為了巴人並由巴人重建的加沙呢?
因此,方案裏對巴勒斯坦國非常閃爍其詞,甚至不值一提。事實上,計劃中將坐進「和平委員會」的內塔尼亞胡以及整個以色列右翼內閣,已不斷強調巴人不可擁有巴勒斯坦國,即使重建加沙,每一細節都可能需要得到以色列的配合和同意。這無疑為重建增添隱憂,就好像美以兩國共同成立的人道基金會,在設定的據點分派物資,最後竟變成加沙巴人的死亡陷阱。如是者,以色列摧毁了加沙,再由她參與重建加沙,這會否又成為當地人的另一個死亡陷阱?到時加沙巴人已完全失去自衛能力,也失去任何權力,只好任由宰割了。
現時猶如廢墟的加沙海濱,在美國地產商眼中,將成為閃亮的度假勝地。(AP)
可悲的是,不久前慷慨激昂地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西方領袖們,忙不及為特朗普的「20點加沙和平方案」叫好,其他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也跟隨其後予以支持,無力提出一丁點修正建議,連疑問也沒有,果真是讓特朗普一錘定音。喬希.保羅表示,世界不必配合這種糖衣包裝的新殖民主義,其實由埃及主導的「阿拉伯加沙計劃」曾提出一個明確的替代方案:由技術官僚組成巴勒斯坦過渡政府,最終恢復民主選舉產生的巴勒斯坦政府,並由巴勒斯坦人民設計、主導和執行加沙的重建。
可惜,阿拉伯世界未曾努力為她們在加沙的兄弟姊妹爭取過任何正當的權利,而那些歐洲大國過去一直跟隨美國和以色列合謀,最近鑑於自己國內反屠殺的群情太洶湧,不得不承認巴勒斯坦國來安撫民心,但她們支持巴人建國只是紙上談兵,何其虛弱無力,一得知特朗普推出上述方案,便爭相擁戴,好讓她們華麗轉身。
鑑於國內支持巴人的群情太洶湧,歐洲大國以承認巴勒斯坦國來虛與委蛇。(AP)
這個方案當然也需得到哈馬斯的接受,可是有選擇嗎?特朗普已言明方案是個最後通牒,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在生與死之間,加沙人民的確受夠了,渴求生存是人類的本能,無可厚非,這令我想到早前訪問敘利亞,和敘利亞老百姓談到以色列在他們國家的佔領行為,他們無可奈何地表示,他們受夠了13年內戰的折磨,如果土地可以換和平,那便惟有忍辱負重暫時接受,他們渴望和平太久了,哪管是短暫的和平。一位敍利亞人向我說:「就讓我們歇息一下吧。」對,和平對處於戰亂的平民來說,何其重要,而處於和平的大國,為他們爭取公義又是否應該義不容辭?沒有公義,和平是脆弱的。美國無法在枉死者屍體上建造度假勝地,卻享有繁榮;生者對和平的渴望,也不是建立在他人的佔領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藝術的力量:就算不擅長用語言去表達自己,但可以通過顏色及筆觸,自由地表達內心世界►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