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3/09/2025

AI降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育科技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根據網上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工具的使用量持續攀升,估計今年上半年已有7億人使用AI應用程式,平均每次使用8分52秒,正全面衝擊傳統搜尋引擎的使用量。有指主要原因是AI回應問題迅速,平均回應時間少於一秒,較使用搜尋引擎方便,難怪目前全球每分鐘的AI查詢量已超越100萬次。

 

  AI可以秒速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對學童在尋求知識的過程中,又或是教師的授課形式上,都起著翻天覆地的改變。有調查報告指,不少教師表示使用AI工具時遇到各種困難,即使有參加過相關的AI培訓,仍未能熟練掌握技巧。另有教師認為,難以確定AI提供的內容準確度,並存在私隱及數據安全顧慮。與此同時,教師也擔憂學生習慣抄襲AI提供的答案去完成功課,降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各國教育部對於中小學生在課堂上應用AI都逐步制定相關指引和規管措施,例如各國都認為要分階段實施AI應用權限,通過獨立課程或跨學科模式融入AI教學元素,强調數據隱私、AI倫理教育、算法透明性及防止技術依賴等。香港教育局也發出相關指引,強調運用AI協助教學時,教師須扮演引導和把關角色,包括審核AI內容的準確性,避免學生接觸錯誤或帶有偏見的資料。也要讓學生理解生成式AI只是輔助學習工具之一,而非答案提供者,以免學生過份依賴生成式A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23年公布的《生成式AI在教育與研究中的應用指南》,便建議各國應制定教育框架,確保AI工具的安全性和公平性,以響應其「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終身學習機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筆者對此最為認同。

 

  電子學習和教育科技(EdTech)無疑已成為全球教育的新方向。為推動數字教育高質量發展,早前教育局便宣布由優質教育基金撥款5億港元推行「電子學習配套計劃」,為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學生提供22項創新電子學習方案,當中18項更融合AI技術。教育局又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培訓實踐結合AI的課堂教學,推動AI於不同的學習情景中的應用,促進學生適性化學習(Adaptive learning),讓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有助提高教學效率。

 

  七月初參與「數字教育周2025」啟動禮時,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陳黃麗娟博士指出,「學生要能有序和適當地善用和控制新科技,而非反被新科技控制」,然而目前學生日程繁忙,功課考試壓力太大,學習節奏太快,要掌握AI,提升分析能力和解難能力都是關鍵要訣,相信要加快開發更多嶄新的EdTech方案,協助家長與教師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方能引領他們真正駕馭AI。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舉辦「XO異彩藝術家奬」,讓「腦力多元」人士透過創作藝術建立自信,將負面的能量化為正向► 即睇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