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5
九月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推介度:
25/09/2025 - 19/10/2025
24
一月
啟德體育館|BLACKPINK WOLD TOUR <DEADLIE> IN HONG ONG 啟德體育館|BLACKPINK WOLD TOUR <DEADLIE> IN HONG ONG
啟德體育館|BLACKPINK WOLD TOUR IN HONG ONG
推介度:
24/01/2026 - 25/01/2026

狹小空間中的大愛——香港寄養家庭的日常

狹小空間中的大愛——香港寄養家庭的日常

香港學生輔助會
學趣談Teen

  在香港這座高樓林立的城市,空間是一種奢侈。對於寄養家庭而言,這份奢侈更顯珍貴——因為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留一片生活之地,還要為一個帶著故事而來的孩子,騰出一個能安放心靈的角落。

 

  許多寄養家庭住在公屋或私人樓宇的小單位,面積或許只有數百平方呎。當社工帶著孩子踏進家門時,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創造一個屬於孩子的「安全區」。這不只是擺放一張床或一張書桌,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這裏有他的位置,有人願意為他留空。

 

  有的寄養家長會用簡單的佈置,讓孩子參與選擇床單顏色、牆上的小掛飾,甚至在書桌上放一盞專屬的檯燈。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其實是在告訴孩子:「你在這裏是被接納的。」對曾經輾轉於不同安置點的孩子來說,這種參與感和歸屬感,是重建安全感的重要一步。

 

  然而,空間的限制不只在物理層面。寄養家庭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劃出情感與行為的界線。當家中成員共用客廳、廚房甚至睡房時,私隱變得稀缺。寄養家長必須在「親近」與「尊重界線」之間找到平衡——既要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又要給予他足夠的空間去呼吸。

 

 

狹小空間中的大愛——香港寄養家庭的日常

 

  在這樣的環境中,秩序感尤其重要。固定的用餐時間、睡前的閱讀時光、週末的家庭活動,這些規律不僅幫助孩子適應新生活,也讓狹小的空間不至於變得混亂。對曾經經歷過不穩定生活的孩子而言,規律是一種安撫,一種無聲的承諾:明天依然會有人在這裏等你。


  當然,現實並不總是溫柔的。孩子可能因過去的創傷而出現情緒爆發,狹小的空間讓衝突更容易被放大。寄養家長需要學會在有限的環境中「降溫」——或許是帶孩子到樓下公園走一圈,或是安排一個安靜角落讓他獨處。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的耐心與觀察力。

 

  社會對寄養家庭的想像,往往停留在「有愛心」的標籤上,但在香港,愛心必須與創意並行。如何在不足的空間裏創造家的感覺,如何在擁擠的生活中保留私隱與尊重,這些都是寄養家庭每天的功課。

 

  然而,正是在這些看似局促的環境裏,愛的力量被放大了。當孩子在小小的書桌前專心畫畫,當一家人在窄窄的飯桌旁分享笑聲,當寄養家長在睡前輕聲說「晚安」——這些瞬間證明,家的大小,從來不只用平方呎來衡量。

 

  在香港,空間或許有限,但愛與接納,卻能無限延伸。寄養家庭用他們的日常告訴我們:真正的家,不在於有多寬敞,而在於有人願意為你留一個位置,無論那個位置多麼小。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