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2025

《凶器》不設全知讀者視角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月巴氏

    月巴氏

    月巴氏

    人一個。
    怕寫字,但日日寫字。
    怕見人,但要訪問人。

    Instagram:fatmoonba

    ChatENT

  中暑傷風加倦怠的狀況下,入場看夜晚九點十《凶器》(Weapons),午夜十二點後離開戲院行出彌敦道,個人精神到,好想學戲裡面那群小朋友向前奔跑。

 

  事實證明,一齣好恐怖片,真的能夠令人——至少令到我,悶氣全消心情舒暢精神抖擻。

 

  《凶器》和之前在這裡寫過的《長相黐守》(Together)我都鍾意,但如果,你一定要我為兩齣分高下,較高的那一齣,我會揀《凶器》,因為《長相黐守》由戲名到第一場戲,已經令你心理作出超前部署,大致估到故事走向;但《凶器》?完全估不到。

 


英文片名《Weapons》,簡單而又難明,當然,電影會有解釋。好佩服這個解釋。(網上圖片)

 

  就正如導演Zack Cregger之前那一齣《宿劫》(Barbarian),故事走向同樣完全估不到,但愈估不到,愈想看下去。

 

  這是一種能力,一種在恐怖片已經拍了那麼多年之後愈來愈少人擁有,以致極珍貴的能力。

 


導演前作《宿劫》,極度精彩。(網上圖片)

 

  《凶器》被評定為三級,但三級畫面不是重點,重點是Zack Cregger在一開始便拋出一個謎:為甚麼Julia Garner飾演的Justine老師做班主任的班級,會有17個學生同時失蹤?而偏偏只得Alex如常返學?然後,透過不同角色的視點,有層次而又精密地,讓你和我,跟隨角色們,慢慢看見真相。

 


Julia Garner飾演Justine Gandy,一個曾被學校開除又鍾意飲酒的老師。(網上圖片)

 


《凶器》先由老師的視點出發。(網上圖片)

 

  是有點慢。如果你看慣充滿Jump Scare的急驚風恐怖娛樂片,又或只能用兩倍速看待任何片,你應該會不耐煩,但《凶器》的慢,並不是導演要扮大師又或營造甚麼Art Film味,而是他想我們在一個緩慢過程中,原來已不自覺入局,不斷檢拾各種指向真相的零碎資料,逐步迫近真相——然後高潮戲突然就來了。

 


Alden Ehrenreich飾演Paul,小鎮警察,和Justine似乎有段情。(網上圖片)

 


Austin Abrams飾演James,濁水漂流癮君子,為了懸賞,決定找真相。(網上圖片)

 

  這個恐怖故事,固然可以想像出是用另一種方法去講,例如只用一個人的視點,可能是老師視點,又或者Josh Brolin所演的家長視點,偏偏Zack Cregger選擇採用多人視點,互相補足對方視角的遺漏,又同時增加更多問題,懸念和不安,不斷累積。

 


Josh Brolin飾演Archer,受害家長之一,無心工作,終日只想找出真相,並認定Justine最大嫌疑。(網上圖片)

 


Cary Christopher飾演Alex,班上唯一沒有失蹤的學童。(網上圖片)

 


Benedict Wong飾演Andrew,校長,對一切事都務求儘快息事寧人。(網上圖片)

 

  作為觀眾的,似是全知,但其實不被賦予全知讀者視角。

 

  仍然有人想得出拍得到令我估不到的恐怖片,實屬人間美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Bonus】賞你利嘉敏親筆簽名新書《逆齡生活日常》​​► 立即參加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Screen Sensations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