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2025
消委會︰遙距醫療價格欠透明、私隱存風險,揭六大營商手法與保險賠償解析
遙距醫療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尤其是大多數中西醫和消費者在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後,開始接受使用遙距診症。消委會最新發表有關香港遙距醫療服務研究報告,指出遙距醫療監管框架分散及資訊欠透明、遙距醫療平台操作支援不足,另外亦有遙距診症未必可獲保險賠償等問題,值得大家關注。
消委會最新發表有關香港遙距醫療服務研究報告調查發現,大多數中西醫和消費者以WhatsApp 進行遙距診症,而 2019 冠狀病毒病之後,73.7% 曾提供遙距醫療的私家中西醫仍繼續提供此項服務。 醫 院管理局自2021年起透過「HA Go」流動應用程式提供遙距醫療服務;惟私營醫療方面,市場缺乏完整的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名單。調查發現,病人最常諮詢的疾病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77.5%)和 咳嗽(45.8%)。
保險保障範圍不確定
雖然遙距醫療開始愈來愈多人接受,但究竟你清楚遙距醫療是否合資格獲得保險賠償嗎?報告發現,被檢視的商家當中, 9 個有明確表示遙距醫療是否合資格獲得保險賠償。 其餘 10 個則建議病人向保險公司查詢/沒有回覆。
消委會指出,曾經有投拆人致電診所詢問能否以醫療卡結帳,但診所職員回答含糊,表示除非職員親自檢視醫療卡,否則未能確認。當投拆人到達診所結帳和取藥時,職員才告訴有關的遙距醫療服務帳單不能以醫療卡結帳。
雖然今年首6個月2024 年消委會未接獲有關遠程/遙距/視像醫療服務的投訴,2024年亦只有一宗投訴,同時未見有上升的趨勢,但由於遙距醫療服 務日趨普遍,值得大家關注!
圖片來源︰消委會
消委會的桌面研究及投訴個案分析顯示,遙距醫療收費及服務資訊普遍欠缺透明度,包括收費欠清晰、退款機制不明確及服務資訊混亂等。同時,19 個被檢視的商家中,有3個沒有在網上提供服務條款;而在14個受訪商家中,4個沒有就遙距醫療服務訂立任何服務條款。
6大遙距醫療營商手法問題
1. 價格和服務資訊透明度不足
是診症費?或是預約費?有投訴人指使用一個遙距醫療平台預約私家醫院的遙距醫療服務,並支付了$400 並以為是診症費。在完成診症後,平台再收取總計$550,費用包括診症、藥物和藥物送遞服務。該平台網站沒有明確說明投訴人最初支付的$400是預約費,可能誤導消費者。
報告又舉例同一「頭暈」病徵,有遙距醫療平台表示適合使用遙距醫療作諮詢,另一間私家醫院表示並不適合進行遙距醫療。由此可見,遙距醫療平台未有列明不適合使用遙距醫療的情況及普遍標準。
2. 服務條款可能不公平、不足或不明確
一些商家未有提供服務條款。 不公平的服務條款可能置消費者於不利地位,影響其權益保障。如由系統故障造成的經濟損失,1個被檢視的商家聲稱不會承擔責任。
3. 中西醫的選擇和診症時段不足
遙距睇醫生梗係想盡早知道病情得到適切的治療,但調查中發現有44.9% 消費者不滿意中西醫的選擇和診症時段不足,比例佔最多。 1個被檢視的醫療集團聲稱,商家有權隨時轉換病人所選擇的中西醫。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