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2/09/2025

輝達AI帝國動搖?OpenAI百億投單博通,押注ASIC晶片,能否威脅NVIDIA GPU霸業?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輝達(NVIDIA)貴為當今AI晶片市場龍頭,但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OpenAI與博通(Broadcom)簽訂100億美元的訂單,雙方將攜手研發專為GPT模型訓練而設計的客製化ASIC晶片。這不僅意味著OpenAI對輝達GPU的依賴程度將隨之而下降,也標誌著全球AI晶片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究竟博通ASIC晶片的崛起,將對NVIDIA GPU造成多大衝擊?輝達又能否守住其龍頭寶座?

 

Read More

OpenAI進軍半導體領域!攜手台積電、博通開發自研晶片預計2026年投產,能否改變全球AI供應鏈格局?

 

擺脫對NVIDIA GPU依賴!OpenAI擬跟博通合作研發自家AI晶片,能否打破輝達壟斷地位?

 

GPU供應不足拖慢OpenAI研發

 

  一直以來,OpenAI高度依賴NVIDIA生產的圖形處理器(GPU),進行AI模型的訓練和推論。可是,在生成式AI漸趨普及後,大型科技公司為搶進AI市場,爭相搶購NVIDIA GPU,導致GPU供應緊張,採購成本亦不斷攀升。

 

  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曾數度公開抱怨,NVIDIA GPU嚴重缺貨,拖慢了研發進度。他在社交平台X上透露,GPT-4.5模型的運算需求極高,因GPU供應不足,被迫分階段推出服務。於是OpenAI不得不尋求新的晶片替代方案。

 

  2025年9月4日,Broadcom在第三季財報會議上宣布,簽下第四個ASIC晶片客戶,訂單金額更高達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博通執行長陳福陽直言:「增加這位需求龐大的新客戶,完全改變了我們對未來的想像。」雖然陳福陽未有披露新客戶的名字,但多位分析師認為,這位神祕買家正是力求降低對NVIDIA依賴的OpenAI。

 

博通執行長陳福陽表示,已經簽下第四個ASIC晶片客戶,預計2026年開始交貨,公司營收將因此而增加100億美元,刺激博通股價大漲。(圖片來源:翻攝FedScoop YouTube頻道)

 

博通XPU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早在一年多前,市場已盛傳OpenAI有意跟博通合作開發,專用於GPT模型訓練的ASIC晶片。

 

  所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為特定應用場景客製化的AI晶片,相較於通用型晶片(如NVIDIA GPU),能精準對應客戶模型的訓練需求。博通將其ASIC晶片稱為「XPU」,現有客戶包括Google、Meta、以及字節跳動(ByteDance),再加上第四個客戶OpenAI,讓Broadcom有足夠底氣與NVIDIA分庭抗禮。

 

  博通XPU平台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囊括AI設計流程、AI技術專利、SoC封裝等技術,讓客戶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設計其核心運算架構,其餘底層環節則由博通協助完成,令整個開發過程變得更具可行性與效率。這正是博通能獲得Google、Meta青睞的主因——可以將與資源投入到自身最具競爭力的部分,而非浪費於重複開發整體架構。同時,在架構設計階段,博通已跟客戶緊密合作,共同製定未來幾代產品的發展路線圖,從而建立起難以被取代的夥伴關係。

 

  除為客戶量身定製的XPU外,Broadcom在數據中心網絡技術上的優勢,亦是其在 AI 晶片競爭中一項關鍵優勢。博通提供多項建立大規模AI運算系統所需的連接技術,包括用於晶片間高速資料傳輸的序列器-解序列器(SerDes)、支援數千晶片連接的網絡交換器、以及共同封裝光學互連技術(Co-packaged Optical Interconnects),確保AI晶片之間的高效協同運算,進而提升整體系統性能。

 

博通2025年第三季的ASIC晶片收入年增63%,達到52億美元(約405.6億港元),預測第四季將攀升至62億美元(約483.6億港元)。(圖片來源:Broadcom官網)

 

Apple、xAI晶片訂單緊隨其後

 

  有晶片界人士表示,在博通協助下,OpenAI自研晶片的開發過程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很快便通過各項規格測試,預計量產時間可能落在2026下半年。繼OpenAI之後,Broadcom可能還會取得3筆新訂單,分別是字節跳動第二代ASIC、伊隆.馬斯克(Elon Musk)AI初創xAI的客製化晶片、以及蘋果(Apple)的自研晶片。預計字節跳動產品會在2026年量產,xAI與蘋果晶片晶片或許會在2027年投產;再加上Google、Meta的下一代晶片,也有機會在2027至2028年間投入生產,可見博通XPU在未來幾年確是生意興隆。

 

  市場認為,OpenAI與博通合作研發ASIC晶片,代表著AI業者不再單一依賴NVIDIA GPU,預期未來AI晶片供應將更趨多元化,更認為博通將會是整個市場上,最有可能動搖輝達龍頭地位的業者。那麼,博通ASIC晶片是否真的威脅到NVIDIA的生意?

 

  輝達執行副總裁暨財務長科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回應指,公司策略不像ASIC般純粹追求低成本,而是將重點放在「每瓦效能」(Performance Per Watt)」與「性價比」(Performance Per Dollar)上。她指出,AI運算系統通常要運作4至6年以上,在這段時間內電力消耗的成本遠高於硬件本身的折舊與購置成本,所以只有同時兼顧效能與耗能的設計,才能在長期運營中最划算。

 

NVIDIA下一代AI晶片Rubin GPU還沒正式上市,已有不少大客戶開始排隊等候,可見輝達AI霸主地位未受博通ASIC晶片影響。(圖片來源:NVIDIA官網)

 

輝達、博通在兩個市場各據一方

 

  有半導體業者指出,輝達與博通在兩個市場各據一方,雙方都沒有跨入對方陣地的必要性。Broadcom一開始就避免在通用型AI晶片上與NVIDIA正面交鋒,而是另闢蹊徑,聚焦於客製化ASIC晶片,在AI晶片市場中找到獨特的立足點。現時博通在ASIC市場的佔有率超過一半,遠勝主要對Marvell(約10%市佔率)。

 

  NVIDIA GPU現已從單卡發售,轉變為內含多顆GPU的機櫃銷售。輝達透過NVLink與NVLink Switch技術,能夠把多顆GPU連串成單一高速運算領域。以NVIDIA DGX B200為例,將8顆GPU結合成一個NVLink領域,提供高達72,000 TFLOPS的運算力。至於博通生產的ASIC晶片Google TPU v5p,運算力只有459 TFLOPS,兩者相差超過150倍。論及AI運算效能,ASIC比起GPU始終是望塵莫及。

 

  在AI競賽以運算力為先的大前提下,ASIC基本上難以成為GPU的替代品,頂多是廠商買不到GPU時購入的備胎。因此,OpenAI與博通合作開發ASIC,並不代表放棄使用和採購GPU,可能只是為了填補運算力的缺口,或者是增加與NVIDIA議價的本錢而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俄朝領袖會談,金正恩表示願盡力助俄,並稱之為兄弟間義務。你認為朝俄緊密關係會促進半島和平,還是刺激南北對峙?► 立即了解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