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7/10/2025

OpenAI連年虧蝕仍能融資千億!為何半導體巨頭搶著投資合作?奧特曼「金融魔法」完全拆解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當一家公司的年虧損額是收入的3倍,但卻能吸引半導體巨頭捧著千億美元資金爭相投資和合作,究竟這葫蘆裏賣甚麼藥?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創造43億美元營收的同時,虧損竟高達135億美元。面對如此驚人的資金缺口,該公司依然有本事找到NVIDIA、AMD、博通,合作興建資本規模達1兆美元的AI基建,以應付未來龐大的運算力需求。OpenAI計劃的成敗,不僅決定自身命運,更可能牽動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盛衰。

Read more

黃仁勳雙重豪賭:千億押注OpenAI、50億金援Intel!解讀NVIDIA巨額投資背後的深遠布局!

輝達AI帝國動搖?OpenAI百億投單博通,押注ASIC晶片,能否威脅NVIDIA GPU霸業?

特朗普5千億美元AI大計!與OpenAI合推Stargate計劃廣建數據中心,但馬斯克質疑根本唔夠錢?

 

先後跟輝達、超微達成千億協議

 

  自2025年初以來,OpenAI接連與矽谷科技巨頭達成巨額交易協議。1月21日,OpenAI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見證下,跟甲骨文(Oracle)和軟銀(SoftBank)共同推動「星際之門計劃」(The Stargate Project),承諾投資5,000億美元(約3.9兆港元),建造規模達10吉瓦(Gigawatt,簡稱GW,即100萬千瓦)的AI基礎設施。

 

  9月22日,輝達(NVIDIA)宣布向OpenAI投資約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而OpenAI則會採用NVIDIA GPU建造10GW數據中心,預計首階段設施於2026年下半年啟用。換句話說,輝達的千億美元投資最終將以OpenAI向其購買AI晶片的形式回流,形成資金與技術高度綁定的資本循環。

 

  10月6日,OpenAI與超微半導體(AMD)簽署6GW運算力合作協議,AMD將為OpenAI下一代AI基建提供Instinct GPU。首批1GW規模的Instinct MI450叢集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開始部署。業界估計,這次晶片供應交易總額高達900億美元(約7,020億港元)。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表示,雖然公司營收尚未達 1兆美元的投資規模,但仍堅信這些巨額投資最終都將值回票價。(圖片來源:翻攝OpenAI官方YouTube影片)

 

與博通交易未披露具體財務安排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AMD將對OpenAI發行認股權證,允許後者用每股0.01美元的名義行權價,認購最多1.6億股普通股。這些認股權證將依照不同里程碑分階段生效:首批權益會在首個 1GW設施啟用時釋放,後續權益則會隨採購規模擴展至6GW逐步解鎖。權證的生效也跟AMD 的股價目標、以及OpenAI實現規模化部署所需的技術與商業指標有所掛鈎。

 

  按照AMD最新股價232.1美元計算,假如OpenAI全數行使這些權證,理論上可免費獲得價值約371.36億美元的AMD股份。也就是說,AMD為爭取OpenAI成為其大客戶,不惜「貼股」進行誘合;OpenAI則可利用行使與拋售AMD股份所獲資金,支付購買AMD晶片與服務的成本。這使AMD在資金流和利益上跟OpenAI綑綁在一起。

 

  10月13日,OpenAI宣告將跟博通(Broadcom)攜手合作,啟動一個 10GW規模的定製AI 加速器研發項目。OpenAI負責AI晶片與系統的設計,而博通則參與協同開發和最終部署。雙方計劃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部署AI加速器,並在2029年底前完成整體建設。對於博通那筆交易,OpenAI未對外披露任何財務條款或付款安排。故此,我們不知道這筆「帳單」究竟是否由OpenAI直接埋單。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指出,目前OpenAI沒有足夠資金,只能以「指數級成長」的願景作為籌資籌碼。正因如此,他們才會給予NVIDIA機會,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押注。(圖片來源:翻攝NVIDIA官方YouTube影片)

 

OpenAI被視為AI時代核心資產

 

  當下OpenAI擁有的運算力僅為2GW,若不計算星際之門的10GW運算力,單計與NVIDIA、AMD、以及博通的合作計劃,將能達成26GW的運算力部署,意味其運算力將大增13倍。但這龐大運算力的背後代價卻非同小可:1GW數據中心的成本大概為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當中350億美元(約2,730億港元)屬採購AI晶片,所以26GW數據中心總成本將高達1.3兆美元(約10.14兆港元)。

 

  OpenAI每周活躍用戶數已突破8億人,當中約有5%是付費訂戶。外界評估,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為43億美元(約335.4億港元),較2024年全年收入要增長16%,但其研發開支卻比同期營收還要多:2025年上半年已花掉67億美元(約522.6億港元)。

 

  OpenAI的目標是2025全年營收達到130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即使達標,都沒有足夠資金支付逾1兆美元的基建開支。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表示,公司終有轉虧為盈的一天,而現時正處於投資和成長的階段。

 

  OpenAI之所以能不斷擴張其AI基建版圖,關鍵在於奧特曼成功將公司定位為AI時代的「核心資產」,讓各大科技巨頭不得不參與其中。對NVIDIA和AMD來說,與OpenAI的合作相當於取得市場認證,證明自家GPU是AI運算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硬件;至於博通,則倚賴OpenAI的大訂單推動業績增長。

 

AMD執行長蘇姿丰表示,AMD與OpenAI的交易不僅是一筆晶片供應合約,更是AI時代運算基建的共同設計,代表著AMD正式站在AI運算力競賽的最前線。(圖片來源:AMD官網)

 

與OpenAI深度綁定的背後風險

 

  這層看似牢固的深度綁定,其實潛藏不少風險——輝達的千億美元投資,本質上是在用資本換取長期晶片訂單。如果OpenAI的運算力需求遜於預期,那麼這筆投資不僅可能收不回來,還可能使NVIDIA GPU 生產線出現嚴重過剩。畢竟,支撐這 10GW數據中心部署,可能需要用上400萬至500萬顆GPU;萬一OpenAI部署進度放緩,便會直接對輝達的晶片庫存和營收增長構成巨大壓力。

 

  AMD向OpenAI發行那1.6億股的認股權證,也蘊含不少風險。若OpenAI因資金限制無法完成6GW運算力的採購,或者AMD股價因市場波動或合作不如預期而下跌,OpenAI可能無法行使該權證,令其用股權換大客的策略流於空談。

 

  博通與OpenAI的交易,雖然雙方未有公開財務條款,但真正風險潛藏於那份「長期協議」中。博通為OpenAI量身定製的AI晶片,必須與OpenAI系統規格嚴密對接,屬於高度定製化、非通用性的產品。一旦OpenAI因資金鏈斷裂、策略調整或技術轉向而縮減部署規模,博通已經量產的定製晶片很可能無法轉售給其他客戶,造成嚴重的產能浪費。

 

  倘若OpenAI緊縮採購,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震盪可能比想像中更大。原本作為全球AI行業風向標的 OpenAI,其大規模運算力投資能拉動晶片製造、數據中心建設等上下游產業的擴張。一旦其訂單放慢,AI晶片市場可能從供不應求轉為供過於求,晶片業者的擴產計劃可能被迫擱置,拖累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

 

  如果未來一、兩年內,OpenAI無法找到能讓營收大幅成長的突破口,那麼它最終將陷入「兌現高速增長承諾」、或「縮減AI基建規模」的兩難局面。無論採取哪種路徑,那些與 OpenAI 有深度綁定的合作夥伴,以及仰賴其推動的半導體產業鏈,都勢必要為這份不確定性付出代價。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疫情封關期間,獨自陪絕症丈夫赴日求醫,24/7貼身照顧,如何處理壓力及情緒?►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