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25
住老人院難以避免?但錢從何來?
最近大台播出一齣內地劇集,在港的名字叫《中年好翻身》(內地原名是《蠻好的人生》),由於是講述女主角從事保險行業的經歷,加上全劇充滿正能量,所以本港一間大型保險公司冠名贊助,順帶灌輸正確的保險觀念。
平心而論,該劇集無論是演員的演技和劇本都非常好,當中不乏精彩的對白,以及感人的場面,而由孫儷飾演的女主角胡蔓黎,由開始時主要為了賺錢才做保險,到後來逐步找到做保險的真正意義,當中的心理變化都拿捏得很出色。
我相信,從事保險行業,尤其是保險銷售的朋友,看這套劇集是會有很大的共鳴;即使不是做這一行的,也會看得津津有味。
而從行業的角度看,這齣劇集帶出了兩個主題,一個是保險公司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另一個就是保險公司拓展銀髮經濟、投資養老院,讓買年金的客戶可以優先入住。
前者和本欄的主題沒有太大關係,我就按下不表,但第二個主題和本欄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人類壽命愈來愈長,最終都會有一日不能自理。(Envato)
劇中女主角的父親因為中風而失去自理能力,最初女主角把父親接回家中照顧,但很快就已經感到身心疲憊,因為自己為了生活,仍要工作,但父親某程度上是需要24小時照顧的。而且,她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兒子要照顧。
當初她不願把父親送去老人院,一來是想自己給父親最好的照顧,二來是優質老人院收費確實不菲,但後來也被迫向現實低頭,把父親送到老人院,讓自己可以全心工作,因為這樣可能更划算。
現在幾乎全世界都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今時今日的下一代,是否仍會像上一代的子女一樣,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工作,去照顧年邁的父母?
而且,近幾十年,很多夫婦都選擇不生育,也有更多人選擇單身。換句話說,很多人根本沒有下一代的照顧,意味著,他們必須自己面對老去的風險!
如果我們的健康不至於太差,勉強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選擇獨居,即是在家安老,也是可以的。我身邊有一些長者朋友,差不多90歲了,仍然行得走得,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故即使獨居,暫時仍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我們的壽命愈來愈長,最終都會有一日去到不能自理的時候,這時我們就算不想,也只有被迫入住老人院(要看死亡先來,還是失去自理能力先來)。
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為這個安排作好部署呢?在我接觸的朋友和客戶中,確實很少人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儘管中風、腦退化和患上其他嚴重疾病的情況愈來愈普遍,以及愈來愈早就發生。
何出此言?因為我見很多人為自己作退休策劃的時候,都只是以退休後的基本開支作為計算退休儲備的基礎,很少人會以老人院的收費作為預算基礎呢!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做?下次再續。
作者電郵:lkslo@yahoo.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