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8/2025
如何善用「新增人民幣貸款」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數據?
中央人民銀行早前公布,內地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減少近500億元人民幣,錄得自2005年7月以來首度萎縮。至於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以及今年首7個月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分別為1.22萬億元及23.99萬億元人民幣,兩者均低於市場預期。
投資者可能會有疑問,為甚麼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會減少,而社會融資規模會增加?兩者各自反映甚麼因素?
其實如果要明白這兩個指標,投資者不妨先從「貸款」、「融資」這兩個詞語的字面意思來理解。「貸款」與「融資」屬於兩個較為相近的詞語,兩者既有相同點,亦存在差異性。「貸款」一般具體指從銀行業或金融機構做借貸,以達至「融資」的目標;而「融資」則泛指借入資金以來達成財務目標,「融資」除了「貸款」的形式外,更包括發債、發行股份等途徑。有了對「貸款」與「融資」的基本認知,再去理解「新增人民幣貸款」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就容易得多了。
內地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減少近500億元人民幣,錄得自2005年7月以來首度萎縮。(AP)
根據中央人民銀行公布的資料,「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當中包含了「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淨融資」、「政府債券淨融資」以及「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多個方面。以7月數據來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1.6%。換言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與「人民幣新增貸款」之間存在的接近40%差距,就是上述提到的其他融資渠道。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新增人民幣貸款」一般會伴隨著利息的發生,如果企業借100萬,未來本金連利息110萬,而這個企業未來仍然以借貸來償還本金及利息,那麼下次再借110萬的時候,亦會造成10萬元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
由於「社會融資規模」反映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規模,因此通常被視為經濟增長是否蓬勃的一個指標。「社會融資規模」愈大,反映企業總體處於擴張水平,對資金需求增加,經濟景氣度向上,反之亦然。但其實,「社會融資規模」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因為正如前文所提,「社會融資規模」下有不同細項,不同細項的增長高與低,反映經濟增長的側重點不同。例如,一般而言,長期借貸的比例高,更反映企業對中長線經濟的看法樂觀,對經濟增長有更具質量的提升,反之亦然。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獨家優惠:【降醇速】環保裝$199 (原價$310),只限2天:25/8-26/8/2025,早上10時開搶!即上healthsmart.com.hk►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