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025
貪高息,最終得不償失?
上日的文章簡單交代過派息基金的源起,以及和買股票收息的比較。簡單來說,買個別股票收息的風險會比買派息基金為高,因為股票不保證每年都派息,派多少也是由董事會決定,而且,不保證每年都增加派息。
而基金則是一籃子的股票或債券,好處就是,即使當中一兩隻股票減少派息,甚至不派息,又或一兩隻債券不付息,甚至違約,對整個基金的影響也不至太大(當然,派息基金的派息也不是保證的,派息同樣可增可減)。
香港正步向退休潮,市場對於能夠提供穩定收益的投資工具,需求愈來愈大,我認為,派息基金可以是收息股以外的另一個選擇,值得大家去了解。
現時市場上的派息基金,有些是純股票的基金,即是基金持有的全都是股票,基金經理以股息收益來派給單位持有人;另一些是純債券的基金,即是基金持有的全是債券,基金經理以債息收入來派給單位持有人;還有一些就是股債混合的派息基金。
我在本欄推介過的安聯收益及增長基金和富蘭克林入息基金,都屬於股債混合基金,而且,當中的債券還包括可換股債券。基金經理會集合債息和股息收入,來分派給基金單位持有人。當然,賺了價的收益,也可以用來派息,這就要看基金經理的功力了。
不過,派息基金和收息股有一個操作上的分別,那就是,派息基金一般都是月月派息的,似乎更適合退休人士的需要。股票方面,一般都是半年派一次息,個別股票才會派季度息,但暫時仍沒有月月派息的股票。
當然,實際上,每年只派四次(季度息),或兩次(中期息加末期息),和每月派息的分別不算太大。如果從投資的角度,或許也有少許分別,那就是金錢時間值(Time Value Of Money)的分別,因為早一點收到錢的回報是好一點的。另外,月月收息的感覺當然也會較好。
如果從息率的角度去比較,現時市場上的派息基金,息率大致由4厘至10厘不等,這個範圍確實很闊。我知道,不少投資者都會傾向以息率高低去作為選擇派息基金的準則。
息率愈高的基金,風險自然也會愈高。(Envato)
我只可以說,這是人之常情,但實際上這是頗危險的。一般來說,息率超過5厘的投資,都已經有風險,更何況是接近10厘的息率呢?
當然,風險高也不等於不可以投資,只不過,我們在投資前,必須清楚風險背後的原因。如果大家明白了,也願意接受風險,問題也不太大。
客觀地分析,純股票基金的派息,息率一般都不會太高,平均都是4厘至5厘左右,小部分可能高至6厘,因為這些基金持有的股票,大多都是穩陣股,這些股票的息率不會太高。
市場上息率最高的派息基金,反而是債券基金,或股債混合的基金,例如我曾經推介過的安聯和富蘭克林的派息基金。
先說債券基金,一般來說,如果是投資政府債券或公營機構債券,又或者超大型企業債券的基金,息率也不會太高,可能只有4厘至5厘(其實,可能要加入少許企業債才派到4厘至5厘息)。用專業的說法,因為這些機構、國家或企業的信貸評級較高,不用以高息去吸引債券投資者。
相反,一些信貸評級較低,甚至未有信貸評級的公司,她們發行的債券,息率就特別高,一般會由6厘至10厘不等。市場上稱之為高息債,但有個更嚇人的說法,就是叫做「垃圾債券」。
但我必須指出,「垃圾債券」不是不可以投資的,因為這些公司的經營不一定很差,她們可能是始創公司,所以沒有評級,也可能曾經因為經營失誤,導致信貸評級遭下調,但現在財政上已經逐步改善。
我們作為普羅投資者,是沒有能力去發掘這些公司的,只能靠專業的基金經理。因此,個別債券基金是專門去發掘這類公司去投資,並包裝成高息債券基金。由於她們持有的債券本身是高息的,所以,基金也可以派一個頗吸引的利息,同樣可以是6厘至10厘不等。
不過,我可以告訴大家,市場上絕大部分超高息的債券類派息基金,收了利息之餘,基金價格是會下跌的。而且,基金價格跌了,基金也會減少派息,最終會變成「雙失」,真的是得不償失!(待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新田科技城發展區發現明朝古墓群,有團體倡當局修改規劃,原址保留,你是否贊成?►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