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2025
特朗普怎樣看待新加坡?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周召開聽證會,對特朗普提名的美國駐新加坡大使安賈尼.辛哈(Anjani Sinha)提出例行質詢。美國法律規定,駐外大使由總統提名,被提名人要出席參議院相關委員會的聽證會,在獲得多數議員投票支持後,還需要參議院全體會議表決確認,走完這些程序才可以出國赴任。絕大多數獲提名的人都會得到參議院的確認,但由於這些人的經歷和背景各不相同,而且總統與國會的關係也隨時在變,所以參議院的聽證會和大會表決有時只是例行公事,很快就走完程序。有時又可能成為黨派角力的場所,而被提名人的表現也會引起各界的格外關注。上周的聽證會是一個典型例子,因為辛哈的表現太奇葩了。
特朗普提名的美國駐新加坡大使辛哈,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出盡洋相。(CNA網上片段截圖)
大使未必懂外交,捐款大戶受青睞
美國的駐外大使一般由兩種人組成,一種是職業外交官或有資歷的政客以及各領域的社會名流,另一種是幫過總統大忙的人(大部分是為總統的競選活動提供了大量捐款的有錢人)。
前一部分人中包括近年的幾位美國駐中國大使,如現任駐華大使龐德偉(David Perdue,曾任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今年1月離任的伯恩斯(職業外交官,曾任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及美國駐北約大使)、伯恩斯的前任布蘭斯塔德(曾任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的前任博卡斯(曾任聯邦參議員30餘年)、博卡斯的前任駱家輝(曾任美國商務部長、華盛頓州州長)等。這部分人中還包括今年1月卸任的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曾任芝加哥市長、聯邦眾議員、白宮幕僚長)、曾先後出任美國駐日本和澳洲大使的卡羅琳.甘迺迪(已故總統甘迺迪的女兒)、曾在大學主修國際關係並五次獲得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女子單人冠軍的知名運動員關穎珊等。這些人或者有外交經驗,或者因過往的經歷或家庭背景令他們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擅長與外國人打交道,同時了解美國的政治運作,能夠在出任大使時促進美國的利益。
現任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曾任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 (AP)
另一部分靠給總統捐款而被提名的人,一般都會爭取去美國的盟友、發達國家常駐,排在名單最前面的是英國、法國、日本、澳洲、德國、意大利等國,因為這些國家與美國有良好的雙邊關係,美國大使很少遇到棘手的難題,同時大使館內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外交官,他們能幫大使處理好各種問題。這些國家吸引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程度與美國比較接近,美國大使過得比在美國還舒服。總統提名他們做駐外大使,實際上是感謝他們的捐款。
可見,美國的駐外大使可以是優秀的外交家,也可以是基本上不懂外交的人,後者只需與總統的關係好或者總統知道他們在競選期間的貢獻,就有可能被提名做大使。然而,無論是誰,參議院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偏偏辛哈既無知又傲慢,在聽證會上的「表演」讓人懷疑,他去新加坡當大使能為促進兩國關係做些甚麼?
明知答問是「應試」, 不屑事先「做功課」
在聽證會上,民主黨女參議員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問了辛哈幾個問題,他都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還兜圈子想避開問題。達克沃斯問,2024年美國與新加坡的貿易順差是多少?辛哈的回答是180億(美元),達克沃斯說:「是28億,你錯得太離譜了。」她接著問,新加坡哪一年是東盟主席國?辛哈的回答更可笑,「我不知道是哪一年,今年是馬來西亞」,達克沃斯替他說出答案,「2027年」。達克沃斯繼續問:「在新加坡擔任東盟主席國時,作為美國駐新加坡大使,你將怎樣支持新加坡履行其職責?」這個簡單的問題把辛哈難住了,因為他連與東盟主席國相關的基本知識都不知道。見辛哈完全答不上來,達克沃斯請他隨意舉出一點來說明,擔任東盟主席國對新加坡意味著甚麼。這個「降低了難度的考題」依然讓辛哈啞口無言,達克沃斯此時已無心再問了,她的結論是:你還沒準備好擔任大使。
民主黨女參議員達克沃斯向辛哈發問幾條問題,都令對方答不上來。(CNA網上片段截圖)
新加坡電視台CNA在新聞節目中播出這段對話,顯示辛哈在特朗普提名他出任駐新加坡大使之後的幾個月時間裏,根本沒有研究新加坡的國情和新加坡與東盟的關係。他明知出席聽證會是以「學生」的身份來接受多位參議員的「考試」,但他竟然無做最起碼的準備,甚至不屑於「考試前溫習一下試題範圍內的基本知識」,這也太不尊重參議院了吧?
其實,達克沃斯問的是非常簡單的常識性問題。作為主席國,新加坡可以影響那一年的東盟外長會議和東盟首腦會議的議程,這涉及協調東盟成員之間閉門會議的議程和根據會議共識來修訂會議公報的措辭;同時還要考慮邀請其他國家參加與東盟成員的對話,邀請哪國、不邀請哪國,都需要內部事先協調,因為這涉及地緣政治和大國競爭,對東盟的影響很大。上周正值東盟國家在吉隆坡召開外長會議,馬來西亞是今年的輪值主席國,以東道主的身份邀請了中、美、俄三國外長參加與東盟成員的會晤,同時為中、美、俄三國外長在會議期間舉行多場雙邊磋商創造了條件,很好地扮演了主席國的角色。辛哈居然對東盟年會的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顯然不具備出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的資格。
骨科醫生做大使,白宮輕視新加坡
辛哈有「勇氣」不做足準備就去參議院出席聽證會,可能是他以為自己是總統的好友,參議員們會對他網開一面,不問甚麼嚴肅的問題,直接送他去新加坡當大使。這也說明特朗普和白宮的顧問們對新加坡不太重視,否則肯定會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中下層官員事先與辛哈聯絡,提醒他準備回答哪些問題,不會讓他出這麼大的醜。
特朗普和白宮的顧問們看來都對新加坡不太重視 (AP)
辛哈是印度移民,在印度孟買讀醫,後來成為骨科醫生,移民美國後在紐約行醫,擅做骨外科手術。他是有商業頭腦的醫生,在紐約和佛羅里達州開了多家診所,收入頗豐。他還是特朗普多年的高爾夫球友,兩人很投緣。他向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捐款,並幫助特朗普籌款,而特朗普回報他的方式,就是讓這位印度裔骨科醫生當大使,去新加坡代表美國。
對美國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白宮官員在選擇大使人選時會考慮各個方面,包括被提名人的背景、能力、與住在國政府和領導人打交道的能力。即使不是職業外交家,但如果在其他方面有獨特之處,特別是與總統的關係不一般,都可能成為比較合適的人選。本世紀初,小布殊總統任內的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就是一例。他早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後來作為代表美國企業的律師在中國生活工作18年,積累了大量人脈關係。雖然不是外交界名人,但他是小布殊在耶魯大學的本科同學,與總統有深交。在被提名為駐華大使後,他發揮所長,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維護了美國的利益,也促進了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成為任職時間最長的美國駐華大使。
從辛哈的背景和他在參議院的表現可以看出,他被提名為美國駐新加坡大使,說明特朗普對新加坡並不特別在意。這位擅長經營的骨科醫生與新加坡沒甚麼聯繫,美國國務院的官網上有一份提交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能力認證」(Certificate of Competency),其中提到他是美國東岸知名的外科醫生,擅長治骨傷和運動醫學,同時是一位有成就的企業家,樂善好施;他欣賞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加上他的商業專長,令他成為駐新加坡大使的合格人選。
做特朗普時代的駐新加坡大使竟然如此簡單?其實未必。鮮為人知的是,在特朗普上次當選總統後,美國一直沒有派出駐新加坡大使,整個4年期間,一直由臨時代辦暫時履行大使的職責,可見特朗普一直不太重視新加坡。
特朗普在2017年提名有外交經驗的麥克法蘭出任駐新加坡大使,但最終未能成事。(AP)
2017年4月,特朗普提名有外交經驗的麥克法蘭(K. T. McFarland)出任駐新加坡大使,但沒有成功。麥克法蘭在特朗普上任後出任副國家安全顧問,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是福林(Michael Flynn)。由於民主黨人炒作所謂的「特朗普班子與俄羅斯勾連」,導致福林上任沒多久便辭職,麥克法蘭也隨後辭職。此時特朗普提名麥克法蘭出任駐新加坡大使,但白宮擔心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民主黨議員會追問麥克法蘭有關「勾連」的問題,給白宮帶來額外的麻煩,於是就推遲安排麥克法蘭走參議院的程序。苦等了大半年,麥克法蘭無奈在2018年初撤回了提名(不再接受出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的提名),特朗普也沒有再提名新人,於是造成美國駐新加坡大使的職位一直懸空。
現在美國大使的人選已經確定了,參議院的法定程序也開始了,但由這樣的一位骨科醫生做大使,恐怕還不如讓大使的職位懸空,由資深外交官代行其責。然而,臨時代辦恐怕無法將自己的報告送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面對這樣的選擇,最無奈的可能是新加坡外交部的官員,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讓人頭痛的選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專訪》陸叔:ATMXJ邊隻要買邊兩隻要避,泡泡瑪特點部署► 立即收看